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很久没有提笔写信了吧,你最后写的一封信有故事吗?分享一下?)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很久没有提笔写信了吧,你最后写的一封信有故事吗?分享一下?)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很久没有提笔写信了吧,你最后写的一封信有故事吗?分享一下?
  • 2、肖雄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 3、十二岁的旅程第一章读后感是什么?
  • 4、在头条写文章要抓时下热点写,还是抓自己感兴趣的写?
  • 5、突然莫名其妙的收到一封上海律师事务所的信,我不知道里面写的什么内容,但我也没有签收,会有什么事吗?
  • 6、怎样的文字才能打动别人?
  • 正文

    1、很久没有提笔写信了吧,你最后写的一封信有故事吗?分享一下?

    爸爸因医生误诊而导至突然离我而去,忆当时的我顿感天旋地转,如陷入排山倒海的巨浪中,那扯心裂肺的痛只有天知道。悲泪狂洒奔流,长跪不起,只悔在爸生前从没发自内心给爸写过一封信,那怕半言片语 心想爸也会因此而欣慰。父爱恩重如山,女儿铭记永生 !现续写一封迟来的信,寄给我遥在天堂的慈父。

    爸,愿爸在天堂快乐安康,远离疾病痛苦,你对女儿的千宠百爱,万般呵护 会令女儿感恩终身,不忘慈父养育恩。

    今天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路上欲断肠。想爸了 泪滴千行…

    2、肖雄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军装英姿飒爽,便装文雅大方,年轻如春风,老年如醇酒。肖雄

    3、十二岁的旅程第一章读后感是什么?

    一翻开这本书,我立刻感受到了它的幽默风趣,并用优雅精妙的笔触叙写了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奇迹般地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难忘的故事背景。

    十二岁的女孩米娅伶牙俐齿、古灵精怪、能言善辩,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她却有着另一个奇妙、神秘的身份----阿梅,这个名字跟她素未谋面的故乡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在这个暑假,米娅本来打算在舒服、美丽的沙滩上和朋友们一起欢聚,却不得不陪奶奶飞越几千里,回到那个爸爸妈妈口中的故乡去寻找一个神秘的秘密。是什么让奶奶执着地惦念了十几年?面对故乡听不懂的语言,古怪的文化习惯和行事诡秘的大人,阿梅焦头烂额,哭笑不得,然而她只能靠自己。终于,调查有了进展,一切线索渐渐指向最后的玄机—一封带不走的信。那封信是爷爷写在每一封家书上的句子,这个句子会在爷爷每次呼喊他的孩子们的名字的时候生动起来。这个句子会在他的生命,最后的那些年的每一个月、每一周、每一天,让他心里由于思念妻子而隐隐作痛。

    奶奶和爷爷的爱是你无法体会到的。十二岁的这次旅程是米娅最精彩的旅程。旅行的理由不需要阐述太多,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全部:走。一个人的旅行,在路上会遇到最真是的自己。要么读书,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在路上。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4、在头条写文章要抓时下热点写,还是抓自己感兴趣的写?

    【传媒写作类话题】

    谢邀。蹭热点写文章,容易拾人牙慧。焦点访谈、冰点追踪、奇点爆冷,都会比热点凑趣多付出,也就从根本上可以避开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从众问题,由此写出的文章才会有个性、接地气,有感而发,有的放矢。何况蹭热搜、蹭热度、蹭热点并不是褒义词,类似于蹭吃蹭喝占便宜,对于搞文字甚至搞文学来说,不能从生活中来也无法到生活中去,则很难有好文笔。

    我会写字写文章,就是与父亲通信开始的。父亲从1969年10月6日至1974年12月12日住在咸宁向阳湖和十堰丹江口,与我的通信,被报告文学作家贾宏图称作是我的函授大学,而我又称这些万金家书是昏天黑地时的最明亮灯盏。我靠写稿安身立命,就是因为那个时候与父亲的通信打下的坚实基础。这些信我视若无价之宝,频遭动乱以及住址搬迁也终于保存了下来一一看我履历即如此:

    李兰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闻专业高级编辑。历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总编辑。其间,援藏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担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红十字会通志·1904-2015》执行主编、总纂。出版专著《兰颂特写》《兰颂手记》,发表报告文学《首漂大界河》《三极上苍鹰》,叙事长诗《汪洋台》;CCTV文本《冰雪火》荣膺中国电视文艺奖星光杯,CNTV博客被评为中国网络电视台年度十大人气精英博主之一。1969年10月起李又然给长子李兰颂写的百余封信和一部自传,父子天各一方单凭书写捱到重逢的语境,纳入文集多为公共或民间珍藏:即以李又然反战抗战著译真版原件考和李又然当时当地名家日记信札考支撑,旨在揭示文学史和教科书无尽谜底。贾宏图:《父与子:"万金家书"是"函授教材"一一为李又然之子李兰颂新书作序想到的》按语:全文载李兰颂散文集《兰颂特写》(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后由《哈尔滨日报》副刊转载(1993年7月4日星期日第六版),并被收入作者序跋集《活过·爱过·写作过一一我和朋友们的文学生活笔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原标题为《文化味及其他·序〈兰颂特写〉》,现标题为编注者所拟。

    1985年的某一天,当李兰颂懵懵懂懂地走进松花江畔哈尔滨日报社那座七层大楼,在四层的一个房间里干起打水扫地拆信封编稿子的活计时,他的大作家的父亲李又然已于前一年的冬天,在北京与世长辞了。

    李又然,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早年留学法国,并加入法国共产党中国支部,与罗曼·罗兰有过通信关系。回国后,在上海参加革命文化活动,与鲁迅曾有交往。继而转赴延安,经毛主席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著译甚丰,并扶植许多文学青年。艾青在狱中创作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鲁藜在窑洞创作的《延河散歌》,胡昭在朝鲜战场创作的《光荣的星云》,都是经他推荐,终于得以发表。

    父亲李又然头上的这一个个光环,对儿子李兰颂来说,几乎都是阴影。当他还未出生,父亲因系胡风及鲁藜案而被审查;就在他两岁时,父亲竟被栽赃诬陷为"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骨干",随之被错定为大右派⋯⋯从此,幼小的李兰颂便开始了远离父母、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辽宁农村度过童年的重要阶段后,在北京街头当过报童,在哈尔滨干过跟马车、汽车和火车的装卸工。

    直到1979年初,李又然恢复了名誉和地位。这之后,李兰颂很快由电工走进机关,但他只去北京和父亲见过四次面;他每次的探亲假,都将个人档案被记载的人物逐一采访,其中有丁玲、江丰、陈企霞、艾青、萧军等,并到各大图书馆搜集李又然著译的真版原件,为出文集和写论文作准备。

    然而李兰颂的血管里毕竟流着李又然的血。在他和父亲分离的十三年间,父亲给他的"万金家书"即百余封信和一部自传,就是李兰颂全部的"函授教材",而这之后的四次见面,则是"面授"和"答辩"。李兰颂终于从一所无名的又是最有名的大学毕业了。他从他的父亲导师那里学来的不仅是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法,还有人生观和艺术观。

    李兰颂就是带着这些最重要的遗产走进报社大楼的,他当然比大楼里许多年轻人要"富足"得多了。所以,他总是出手不凡。尽管为别人做嫁衣的工作限制了他的才华的显示,但他还是不可抑制地偶尔露峥嵘。我在无意的浏览中,发现凡是署李兰颂名字的大小文章总有一种"异味"一一和报社所有记者都不同的味道。当时我还一时无法界定这种味道的类别。后来,我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李兰颂的一篇杂文《市民荣辱论》,使我吃惊不小,我在心里说:这小子不可小看!后来这篇杂文得了奖,还被收入《中国青年杂文选》。

    现在,当我十分兴奋地看完兰颂的这本文稿时,我似乎可以说出他文章的味道了,这便是一种"文化味"。如果具体地解释一下,那便是他文章中的历史纵深感、知识和信息的饱满以及一种书卷气息。这是一种悠长的清香,像浓茶,像烈酒,而不像漂着几点油星和几叶葱花的清汤。

    在李兰颂多篇专访中,几乎每一篇你都可以闻到浓郁的"文化味"。写文化名人的那几篇,自然不必说。从《您心中啊⋯⋯》我们感受了丁玲先生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如火的爱国情思。《江河之爱是大海》,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悼念生父的散文之一,可以和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相媲美。就是那篇《总指挥总是你》,写的是城市建设的总指挥赵书然,而笔者不仅着眼他的建设功绩,而是着意点染赵书然的艺术家气质:他赞扬齐白石敢用反差强烈的色调;他欣赏米开朗琪罗将一座大山雕成群像的气概;而这正是一个文化大都市建筑师最重要,最让人信赖的素质。在那篇写中央电视台导演张子扬的专访中,他第一个透露了张子扬要漂流黑龙江的打算,不是渲染其新闻性,而是着重写张子扬和漂流同伴张茜荑的艺术经历,从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形态学的视角,说明他们漂流的意义。

    还有一点要说到,李兰颂的这些有味道的文章写得很精细。做工精细,才能色香味俱佳。在那篇《杂文家与杂文》中,他写了陈凤翚拿着一把小黑折扇,而他拿着一把大白折扇,在边扇边谈中,他在思索用哪把扇子更好。他领悟到"粗俗的不一定强劲,文雅的不一定脆弱"这一哲理。他在写姜昆之女姜珊的专访中,特意写上姜珊的母亲李静民,跑到楼下用塑料袋罩上女儿的自行车鞍座,防止雨淋。这一细节使读者自然会感受到再天才的孩子也离不开亲人的培养和关照。

    李兰颂的"文化味"来源于他的底蕴。这一方面是家传,即很大程度是他父亲李又然给他的"万金家书"一一近百封信和一部自传一一李兰颂全部的"函授教材"以及"面授"和"答辩";而更重要的还是后学,李兰颂的博学多才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这当然也包括他丰富的社会经历。我在欣赏和钦佩兰颂同志的同时,还有一丝隐忧。现在许多有潜质的青年记者,不重视读书,而是整天泡在会场、酒宴之中,多了些俗气甚至是流气,而少了书卷气。我为他们惋惜。

    如果说,在开始读这本《兰颂特写》时,我还对这个书名有点疑义的话,那么现在,我可以说,这确实是本《兰颂特写》,别人谁也写不了。我只是有些不满足,希望兰颂还要写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要知道,要成为如父辈们的一个"家",一个"大家",那是很不容易的。无论是你,还是我,都还是刚刚开始。

    1993年6月1日 松花江畔

    5、突然莫名其妙的收到一封上海律师事务所的信,我不知道里面写的什么内容,但我也没有签收,会有什么事吗?

    最有可能是律师函。律师函(Lawyer'sletter)引是指律师接受客户的委托就有关事实或法律问题进行披露、评价,进而提出要求以达到一定效果而制作、发送的专业法律文书。律师用律师函对某一事实进行法律评价和风险估计,其目的在于以法律尺度和律师的判断,对送达对象晓之以法律事实,动之以利弊得失,让送达对象得出自己的“法律评价”,即“传法达意”。它的本质是一种委托代理进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为,对于诉讼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6、怎样的文字才能打动别人?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文字要想动人,应该这样做:

    (1)文字要动人,不能无病呻吟,装腔作势;要发自内心,动真情。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

    (2)文字要动人,就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能强词夺理。

    (3)要深入生活,在火热的生活里感受老百姓内心所想。

    (4)文字要动人,还要懂点心理学,写出来的文字能直击灵魂,直击人心的柔软处。

    (5)文字要动人,还要多读名家名作,借鉴抒情的手法。建议读一读李密《陈情表》,韩愈《祭十二郎文》,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等。

    (6)文字要动人,就要多向老百姓学习语言。那里的话,很鲜活,很精彩,具有生活的味道。

    (7)多动笔。

    以上是个人浅见,希望对你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