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的意思(语文中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语文中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一种是“拆词解释法”。
就是先一个个理解词语中的字,然后再通顺地 将它们连起来。
例如,统编教材第14课《桂林山水》中“水平如镜”这一词语,就可以 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首先解释字:水,水面;平,平静;如,好像;镜, 镜子。最后,连起来就是:水面平静得好像一面镜子。要注意,连词成句时 一定要把句子连通顺了。
可将“拆字解释法”进一步细 化成三步,更便于操作。
第一步,先用“拆字法”把词拆开。比如,“千姿百态”就可以拆为两 组:千和百、姿和态。
第二步,就是理解。“千和百”就可以理解为“许多、多种多样”的意 思,而“姿和态”呢,就可以理解为“姿态、样子”等。
接下来是第三步,可以把字的意思加起来,也就是“词义相加”,这样, “千姿百态”就可以理解为“许多、多种的样子、姿态”。
我们来编一首儿歌:学习词语好方法,
一拆、二想、三理解;
只要用好“三步法”,
词语理解不用怕。
第二种是“换近义词解释法”。你先找出这个词语的近义词,代入句中读 一下,意思相同就可以了。
例如,统编教材第11课《鲁迅与时间》中有“悔恨”这个词,就可以用 这个方法来解释。
再比如“寻觅”这个词也可采用此方法,因为它的近义词是“寻找”, 故该词语的意思也是“寻找”了。
第三种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先把这词的上下文读几遍,想想这个词语 在句中的作用是什么,然后根据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来解释。例如,统编教材 第12课《繁星》中的“摇摇欲坠”一词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解释。首先读懂 课文,然后想想这个词的大概意思是“东西摇摇晃晃的,好像快要掉下来似 的”。最后,根据课文中的“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中的 “星也在动”和“低”就可以解释为:星星在天空中摇动,它们非常低,好 像快要掉下来似的。
又比如“七嘴八舌”这个词,在文中找到“你一句,我一句,大家议论 开了”这个句子,“七嘴八舌”的意思也就知道了。
第四种:重点字理解法。即通过理解词语中的重点字,来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
例如,“目不暇接”这个词语,“目”的意思是“眼睛”;“暇”的意思是 “空闲”。那么“目不暇接”的意思就是: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闲不 下来。
又比如,“妩媚”这个词语,通过看两个字的部首,从中知道,这个词语 一定跟女子有关系。再根据上下文,大概就可猜出这个词的词义。
理解词语是阅读分析中的难点,有的同学最不喜欢做这类题目,但这类 题目往往又是最易失分的。其实,只要方法对头,这类题并不会有多难。
2、如何诠释“人生”的意思?
人生有什么意思?人生就是到世上转一圈而已,有人逗留短,有人逗留长。有人含金钥匙出世好运气,过得好一些。多数人则要经过甜酸苦辣辛的艰难日子才过得好一些。有人努力奋斗,坚强不息创造自已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有人平平淡淡,清清闲闲过着简朴清淡的生活。也有人不择手段唯利是图贪享容华富贵终于进了监狱或丢了性命,也有人做自由自在漂泊四方的自由乞丐。一样米养百样,千样人。人生有什么意思?你属于哪一类人呢?
3、如何是什么意思?
如何的意思:疑问代词。怎么;怎么样
拼音:[ rú hé ]
引证解释:
奈何。对付,处置。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示例:这真是旷古奇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无论如何是不会相信的。
扩展资料
如何的近义词:怎么
拼音:[ zěn me ]
意思:
1、询问性质、状况、方式、原因等
2、泛指性质、状况或方式
3、虚指性质、状况或方式
4、有一定程度(多用于否定式)
引证解释:
1、犹言无论如何。
辛雷 《一个爱说梦话的人》:“我怎么也想不透!”
2、犹务必。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小人急心疼,看看至死,怎么救小人一命。”
3、表示程度。
《西游记》第十九回:“想这等一个女壻,也门当户对,不怎么坏了家当,辱了行止。”
4、替代某些不说出来的动作。
陈登科 《活人塘》十四:“你,你,你看你跟疯狗一样,逢人就咬,那伢子又怎么你了啊!”
4、意见如何的意思?
意见是指:看法观点。如何指:怎么样的意思。意见如何意思是:有什么观点,有什么看法的意思。
5、"道可道,非常道" 这三个道字的含义是什么? “非常”二字又该如何解释?
“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老子的《道德经》开篇之语,也是全书的总纲。
有书君认为,第一个“道”和第三个“道”的意思,指的是宇宙的实质和本源。第二个“道”则是说明、解说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说: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道。
在老子看来,道是微妙深奥、玄之又玄的。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对大道都持有不同的看法。
要想跟人家交流吧,有时候,这种感觉还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况且,我们身处各个不同的人生时期,对“道”的理解和体悟,或许也不尽然相同。这实在是需要我们穷极一生去探索和发现的。
在这里,有书君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道”的特性。当然,故事不见得真实,姑且当作笑话来听吧。
相马专家伯乐,他非常善于观察马的秉性和特点,总是能够一下子从一大堆马群中辨识出哪匹马品质优良,具有千里马的潜质,而哪些马又只是资质平平,不堪重任。
这种能力,除了靠日积月累的观察积累,更多的还是一种天赋。倘若一匹千里马能够从伯乐手中脱颖而出,对马和伯乐来讲,无疑都是一大幸事。
可是,这个相马的本领固然了不得,但光凭伯乐一人,穷极一生也不能发掘出多少良马呀。于是,伯乐决定著书立说,专门讲讲如何相马的事,让更多的人习得这门本领。
作为伯乐的儿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子承父业,该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至于如何相马,他可是一点经验都没有,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不是有了父亲的专著《相马经》吗?如此一来,不用父亲教,只要按照书中的描述,按图索骥,不就OK了吗?
于是,伯乐的儿子拿着书兴冲冲地出门了。他首先在书中看到了一条重要的描述:“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额头高,眼睛大而有光,蹄子像堆起来的酒曲。”
看到这里,他恍然大悟,原来相马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啊。
不大一会儿工夫,他就回家了,兴奋地对父亲喊:“快出来看,我找到千里马啦!”
伯乐一看,儿子带回来的居然是一只青蛙,他顿时感到啼笑皆非。儿子却振振有辞地说:“它不是很符合千里马的特征么?高额头、大眼睛,只是蹄子不是很符合罢了。”
这则故事应该是人们杜撰出来博得笑声用的。即使再笨的人,也不会将青蛙和马混淆为一体吧。
但通过这则故事,也从小处说明了“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理。很多事情,除了要靠理论知识来支撑,更多的需要个人在社会实践中慢慢感悟。
能够明白说出来的道理,不一定就是他人所理解的东西。
在老子的理论中,“常道”指的应该是宇宙的本体,是世界万物的由来之源。它的变化规律是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形容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它又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所以也无法描绘出具体的形象。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不可言说。
人类,作为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分子,对未知的世界应该永远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妄自尊大,自以为已掌握了无穷宇宙之奥秘的人,最终势必会遭到沉重的打击。
只有以全部的身心进行修行的实践,才有可能与天地大道合而为一,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就是有书君所理解的“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的意思。
不知您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一起来讨论。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