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葬礼(“曼德拉效应”越来越明显,难道人类的记忆被篡改了?)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曼德拉效应”越来越明显,难道人类的记忆被篡改了?
“曼德拉效应”越来越明显,难道人类的记忆被篡改了?
相信大家对《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耳熟能详,里面有句歌词在大家的印象中估计很多都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不过,现在如果你在网上进行搜索,这句歌词全是清一色的“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如果你有兴趣问一下周围的朋友,估计得到的答案十有八九,这首歌中的歌词是“民族”而非“星座”。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呢?其实,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曼德拉效应”。
提到“曼德拉”,大家也应该不陌生,他曾经是南非一位伟大的总统,于2013年病逝。不过在逝世之前,很多人在记忆中认为他早于上世纪80年代已经在监狱中死亡,因此当2013年他病逝的消息公布之后,重新激起了很多人关于早前曼德拉在监狱中病逝的记忆,觉得当时国际上很多媒体都报道过这个消息,而且还听到、看到了其家属的发言和沉痛的表情。同时,一些人还认为在2013年之前,自己肯定看过了关于纪念曼德拉的电影,然而实际上这样的电影根本就没有拍摄过,更别提公映了。基于这种人们集体记忆出现错乱的现象,科学家们将之命名为“曼德拉效应”。
生活中遇到的“曼德拉效应”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之前我们看到的关于蒙娜丽莎的画像,都是似笑非笑、感觉非常神秘的表情,因此被人们冠以“迷之微笑”的称谓,然而现在看到的画像全是清一色的“嘴角上扬”,很容易就辨认出了她的笑容,看不出多少的神秘感了。
再比如动画片“哆啦A梦”,小时候看过的版本,人物名称和现在的完全不同,哆啦A梦叫机器猫(阿蒙),胖虎叫大雄,大雄叫康夫,静香叫小静,现在再看的话很容易引发名字和人物对应不上的问题。
还有,对于我国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大家印象中是不是澳门在东、香港在西?不过,你现在打开地图再看看,是不是两者位置互换了呢,变成澳门正好位于香港的西边了呀。
对于我们的身体结构来说,也有类似的现象存在,比如在我们的印象中,心脏的位置是不是位于胸腔的左边呀,但是现在你再看看人体结构图,心脏的位置却是居于胸腔的中间位置而非左侧,只是下缘的尖部朝左倾斜了一点而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体会体会。这种人们集体记忆与历史或者现实不符的情况,引起了很多朋友以及部分科学家的兴趣,不过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并未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曼德拉效应”的真实性,也就是这种效应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影响的结果。不过,一些朋友针对这种效应,提出了几种看似非常神奇的解释,比如:
一种是多元宇宙说,特别是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在量子世界中量子具有不同的状态。于是有些人认为会有相互平行的多个宇宙存在,这些宇宙之间通过特定的通道相互联系,如果在特定的空间里这些联系的通道打开了,那么不同的宇宙之间就会相互发生影响,从而将一个宇宙中的时间、人物和场景相互叠加,于是产生了“曼德拉效应”。
二是时空穿梭说,有人认为是未来的人们在非常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可以实现时空穿梭,但是在穿梭的过程中,对过去的历史发生了影响和改变,为了修补这些对历史的改变,未来的人们想方设法重新加以修正,不过却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而在修补的过程中,这些蛛丝马迹就以记忆的形式存在于一部分人的脑海中,即使完全修正过来,也无法再消去这些人的记忆了。
当然,上述两种解释看似合理,但却十分神奇,已经超脱了当前科学的范畴,更像是“假想”或者“空谈”的解释。我想,人类的集体记忆不可能出现错乱的现象,也就是“曼德拉效应”的产生,势必会是外界影响和人体生理影响双重作用的结果。
从外界影响来看,是外界的一些虚假信息“反复轰炸”的结果,特别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互联网很不发达,一些小报为了博取世人眼球,刻意编造了一些虚假的消息在社会上传播,以此来获取经济利益。不单单是曼德拉,我国的著名演员午马也有过类似的报道。像这种消息,在当时由于印证起来难度较大,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就在越来越多被人们所接受和记忆。
从人体生理影响来看,主要是人脑的记忆主要是通过“碎片”组合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的一些碎片化的信息,转化为记忆的碎片在大脑相应区域存储起来,如果在某个特殊的时间和场景,能够激发出这些“碎片”,则人们会将这些“碎片”的部分组合在一起,通过一定的线索将其联系在一起,即使没有相互联系或者联系起来非常牵强的“碎片”,也会在大脑的加工下使它们自然地拼接在一起,多次以后就在大脑中固化下来,慢慢形成一种潜意思的“固定记忆”了。而当前是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每天通过各种渠道接收到的信息几乎是海量的,就造成了我们对这些信息的记忆更加“碎片化”,越来越多的“曼德拉效应”的产生不可避免,所以这种效应绝非是我们的记忆被篡改了。
再回到开头,“五十六个民族”歌词的问题,由于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歌曲里面都有这样的表达,再加上我们国家刚好有56个民族,于是记忆碎片就很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凡是想到“五十六”,自然而然地朝着“民族”上靠,而当我们听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的时候,估计都会感到别扭,于是认为记忆与现实不符。
大家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曼德拉效应”呢,不妨评论留言。
2、曼德拉的葬礼是不是参加元首最多的一次?
谢邀。
曼德拉身前被奉若神灵,一大堆荣誉称号,南非“国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死后却迅速被拉下神坛,在网民之中成了南非的“罪人”——“收获”如此差评的前国家领导,除了曼德拉以外恐怕难寻第二个人。
2013年12月5日晚,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走完了他95年的人生光辉岁月。因为其身前奋斗的艰苦卓越贡献以及经历,南非决定为他举行国葬;
国葬程序以及主要内容如下:
12月10日11时起,曼德拉官方追悼活动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国家银行体育馆举行;有来自世界91个国家以及地区的领导人参加了追悼会(确实是其它国家元首参加一个外国领导人追悼会最多的一次)。
追悼会过后,曼德拉的遗体被转移到了比勒陀利亚的联邦大厦中陈列三天,供南非各地民众瞻仰。
同时,在12月11日至13日的每天早晨,曼德拉的棺椁将在比勒陀利亚的主干道上进行巡展,以供人们向他们的国父进行最后的道别;
12月15日上午,曼德拉的国葬仪式在曼德拉儿时生活过库努村隆重举行,具体地点是曼德拉的家族墓地。
顺便说一下,曼德拉的家族也是“声名显赫”,是当地一个王室(部落首领)家族,也算得是贵族了;不过在曼德拉九岁时,父亲就逝世了;“摄政王“成了他的监护人;
曼德拉是家族中唯一受过教育的男孩;由于这个原因,16岁时,曼德拉曾经被指定为“王室”(部落首领)继承人。
曼德拉在遗嘱中,将自己大约2000多万美元的遗产(包括房产)全部留给了大约30位后人(家族成员),其中就包括“王室”(部落)成员。
3、曼德拉葬礼到底,有没有放光辉岁月?
没有。曼德拉先生的葬礼放的南非国歌,曼德拉先生的遗体下葬按照其所属的科萨族传统进行的,当时朗诵的是“履行你的诺言”科萨语赞美诗。《光辉岁月》是中国香港摇滚乐队Beyond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黄家驹作曲并为歌曲的粤语版填词,该曲是黄家驹为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创作的一首作品。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除了歌曲《光辉岁月》,传记电影《成事在人》从90年曼德拉出狱讲起,然后被选为南非总统,国内政局动荡,黑人过激,白人惶惶,经济、民生、外交等各种国家事务更是百废待兴的经历。
4、曼德拉死时当时全非洲都响起了光辉岁月是真的吗?
假的新闻,没有这事的,曼德拉葬礼唱的是南非国歌,曼德拉的遗体下葬按照曼德拉所属的科萨族传统进行的,当时朗诵的是“履行你的诺言”科萨语赞美诗,非洲有些国家是和南非敌对的,有些国家纪念曼德拉也是唱本国民族的歌曲,光辉岁月这歌只不过是香港媒体炒作罢了
5、曼德拉葬礼到底,有没有放光辉岁月?
没有,曼德拉葬礼放的是南非国歌。
拓展资料: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依据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
曼德拉在40年来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其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黄家驹在1990年8月3日到6日从巴布亚新几内亚之行回来后,创作了一首《光辉岁月》,黄家驹以这首歌向黑人领袖曼德拉致敬,歌颂了曼德拉伟大而辉煌的一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种族歧视的厌恶与憎恨。曼德拉在听到这首歌曲之后,立即找人来翻译了歌词内容,当他听完歌词中的含义之后,不禁潸然泪下。
6、曼德拉葬礼到底有没有放光辉岁月?
没有。
曼德拉葬礼的时候没有放光辉岁月,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给他写的一首歌,估计人家压根就不知道,而且南非会用另一个国家的歌给自己的国家元首葬礼上放嘛?肯定是没有。
7、卡扎菲被折磨致死,卡斯特罗、查韦斯和曼德拉如何评价卡扎菲?
卡扎菲一生喜欢帐篷,喜欢与世界各国领袖交朋友,可谓是一个“社交达人”。卡扎菲的梦想是能勇敢死在他的帐篷里,但最终却是窝囊的在下水管中被拖出折磨致死。在他死后,国际社会开始纷纷表态,褒贬不一。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在一截下水管道中发现了卡扎菲,反对派将他拖出进行殴打和折磨。卡扎菲满脸带血不停的求饶,不时的有人用鞋抽他的脸。在一片混乱之中,卡扎菲被人击毙,其政权就此结束。
卡扎菲被捕死亡的消息传出后,国际组织和各国纷纷表态。第一个表态的是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他说卡扎菲之死是利比亚的“历史性转折”。潘基文的发言表明利比亚内战的合法性,以便抚平利比亚人的伤痛。
卡斯特罗则对卡扎菲的死表示了愤慨,他谴责了未经审判就将卡扎菲打死的行为,说这些行为不符合任何国际规则。据路透社报道,卡斯特罗指出卡扎菲尸体“像战利品一样遭到绑架和展示,这一行为没有人道性。
委内瑞拉时任总统查韦斯,首先职责了西方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向利比亚反对派提供各种武器援助。他说卡扎菲是一个伟大的战士,一生为革命奋斗,最后却被人杀死,他对此非常愤怒,同时要西方看看他的厉害。
前南非领导人曼德拉对卡扎菲之死表示悲伤,赞扬了卡扎菲的反种族立场,说卡扎菲在他们斗争最黑暗的时刻,支持了非洲人国民大会。对于卡扎菲的慷慨解囊,曼德拉曾在二十多年前,将国际人权奖颁给卡扎菲。
我们在来看看一些大国的表态,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说,卡扎菲的命运应该由利比亚人民来决定。随后普总理表态说,世界各地都看到卡扎菲被杀害,这些都算血腥的,卡扎菲未经审判被折磨死不是民主。
法英两国曾是推翻卡扎菲政权的急先锋,两国领导人也很快表态。卡梅隆在发表讲话时表情严肃,没有胜利的兴奋,甚至心情沉重。他说“这是纪念所有卡扎菲暴政下牺牲者的一天”,包括洛克比空难和女警被杀。
相比卡梅隆,萨科齐就显得很激动。他说“卡扎菲的消失是利比亚人民自我解放斗争的巨大成就”,萨科奇还说,向卡扎菲的车队实施攻击的是法国战机。萨科齐在尽情的炫耀,卡扎菲政权的倒台的所有功劳归他。
德国总理默克尔低调的说,卡扎菲之死有希望终结利比亚人民针对卡扎菲政权的流血战争,德国人民感到释怀和高兴。奥巴马随后说,卡扎菲之死终结了利比亚人民长期的痛苦,利比亚人可以建立民主宽容的国家。
据法新社报道,时任欧盟主席的范龙佩说“卡扎菲的死标志了专政时代的终结”。美国参议员麦凯恩说“卡扎菲的死标志了利比亚革命的第一阶段的终结”,并呼吁美国政府和利比亚过渡委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
我外交部也对此发表了看法,承认利比亚的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发言人还说,希望利利比亚尽快开启包容性政治过渡进程,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尽快实现社会稳定,使利比亚人民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对于卡扎菲的惨死,身陷囹圄的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反应比较激烈。他在得知卡扎菲的死讯后,一度嚎啕大哭到晕厥。卡扎菲曾是穆巴拉克的“老战友”,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穆巴拉克的悲痛欲绝也是发自内心。
利比亚内战持续了八个月,最终在卡扎菲被击毙后画上了句号。卡扎菲在生前是非常喜欢交朋友的,他曾不惜拿出大笔的金钱和非洲各国拉关系,甚至帮助非洲国家解决参加世界杯时的所有费用,可见卡扎菲的慷慨。
对于西方国家,卡扎菲早年是傲慢无礼的态度,但随着萨达姆被绞死,卡扎菲的态度发生转变,不仅表态支持北约反恐,还要提供诸多帮助。在萨科齐竞选总统时,卡扎菲没少出力,但萨科齐的回报却是支持反对派。
但卡扎菲对待利比亚人民就显得有些吝啬,为了结交国际朋友,卡扎菲不惜拿出大笔的美元来迎来送往,而利比亚百姓却只能艰难度日。利比亚内战的爆发,有它根深蒂固的深层次原因,但卡扎菲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在他逃亡的狼狈岁月里,他结交的那些所谓的“朋友”却没有一个肯收留他。卡扎菲一路逃亡,一路躲藏,他认为昔日的朋友被判了他。面对卡扎菲的骄横跋扈,西方朋友选择了忍让,这要归功于卡扎菲美金的功劳。
当他失去价值之际,便是“朋友们”朋友们翻脸之时。卡扎菲到死都没有明白,他真正的朋友是国内人民,卡扎菲的42年统治使利比亚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虽然卡扎菲已经死去,但利比亚民众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8、什么是曼德拉效应?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我们的记忆真的欺骗了我们?
在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消息发布以后,许多人惊叹:哇,曼德拉才死啊?在他们的记忆中,曼德拉应该早就去世了。甚至还有部分人声称看过关于曼德拉一生的纪录片,但实际上在当时并没有拍摄这样一部片子。这种大规模的记忆混乱现象就被称为“曼德拉效应”。
图:纳尔逊.曼德拉
“曼德拉效应”这个现象最早是有美国的一个“超能力研究者”菲安娜·布梅发现的,她在2010年时发现很多人和她一样,对于曼德拉的记忆发生了错误,认为他早已离世。布梅认为这或许不是巧合,可能涉及不同的平行宇宙。甚至认为是某些科学研究机构扭曲时空造成的。
平行宇宙和时空穿越只是科学猜想,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它们是存在的。仅仅是一个记忆发生错误也不能作为它们存在的证明。
事实上,这些记忆错误源于人脑自身。人类的记忆存储空间是有限的,有研究认为人类的记忆力大约为200M字节。为了节约储存空间,人类往往只会记住一些事物的重要特征,其他的依靠“常识”来进行补充。就像3D建模一样,绘制好了物体的框架后,依靠库中公共的纹理进行渲染。这样就能节约大量的储存空间。
但是,“常识”也会发生错误,导致记忆出现错误。具体到曼德拉而言,曼德拉出生于1918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闻名于世。那时的他已经是一位老人了,而且还被南非白人政府长期关押。于是,在过去了三十年的2010年,公众产生曼德拉已经离世的想法是非常正常的。毕竟一个长期遭受迫害的老人“应该”早已离世是一个“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