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人口(为什么阿根廷人均GDP那么高,而贫困人口还很多?)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为什么阿根廷人均GDP那么高,而贫困人口还很多?
阿根廷的2018年人均国内生产为10040.13美元人口为4400万人,中国2018年人均GDP不到1万美元,可以说比中国富一点。但是阿根廷2011年人均GDP为10800美元为历史最高,而中国人均GDP为5400美元。可以说阿根廷经济一直没有明显的进步,一直在中等收入陷阱徘徊经济活力到了极限,中国经济以年百分之六的增长应该3年内就可以超过阿根廷。
阿根廷辽阔的草原、丰富的石油、雄伟的山脉、迷人的丘陵湖泊、肥沃的河谷和多样的气候。使阿根廷变成发达国家,但是20世纪70年代军政府执政时期,阿根廷政府高度干预经济发展,长期采取进口替代的保护主义发展模式。到了九十年代,阿根廷又因为政府干预失灵而完全转向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大规模私有化、放松政府监管,这又导致了本土企业破产、金融风险加剧等一系列问题,经济迅速衰落。
自上世纪70年代阿根廷国家统计局开始对社会贫富差距进行调查统计以来,阿根廷最富与最穷的两个阶层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中70年代前者是后者的6倍、80年代为20倍、90年代初有所下降,但从1993年起又开始不断扩大,2001年为33.9倍、2002年为46.6倍。到2018年有所好转数据显示,阿根廷全国10%最富有阶层的收入是最贫困阶层的30倍。
2、阿根廷国家有多少人口?
阿根廷截至2013年底,全国人口约为4145万人,人口数量排在世界第31位。其中女性占比为51.06%,男性占比为48.93%。人口密度较低,约为15人/平方公里。 旅居阿根廷的华人数量约12万人,主要集中在首都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圣塔菲省、科尔多瓦省等地区,主要从事零售、批发、餐饮等行业,其中尤以超市行业的发展最为引人瞩目。据统计,阿根廷全国华人超市数量已超过1万家,成为该国中小规模零售业的主力军。
3、阿根廷面积广大,为何人口没有达到亿人?
阿根廷有30%是山脉来的。
另外国家人口比较贫困,创5%的记录 国名:阿根廷共和国 La República Argentina 英文为The Republic of Argentina ,阿根廷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经纬度:33.29S 60W国名由来:在西班牙语中,“阿根廷”与“拉普拉塔”两词意义相同,均为“白银”。
以阿根廷为名字的电影,描述的是,切·格瓦拉,一个20世纪的传奇…… 1964年,联合国大会在瑞士召开,切·格瓦拉作为古巴的代表,率团参加了联合国大会。
面对以美国为首国家的质难,他心里很明白,这一次大会上的演讲,是他确立古巴在全球地位的重要事宜。
人口: 阿根廷人口增长迅速,1850年人口只有110万,1900年467.3万,1930年1493.6万,2000年3780多万。
主要民族是欧洲人和印第安人,其中白种人占97%,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
是南美洲各国白种人比率最高的国家。
城市人口占五分之四。
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及其他人种占3%。
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居民87%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信奉新教及其他宗教。
4、马拉多纳的个子和身体都不如中国人,为什么中国却出不了像马拉多纳一样的足球明星?
你看过马拉多纳踢球吗?身体不如中国人?中国职业球员里,你去找一下,有几个能和马拉多纳一样腿粗的,找到了再来问这个问题
5、二战后,很多德国人加入阿根廷籍,为什么发展不了阿根廷经济?
德裔是阿根廷人口构成在仅次于西、意的第三大欧裔群体,在阿人口占比最多也就7%-8%(一般认为有350万或再少些)。
据不同材料,二战后期,纳粹德国移民阿根廷的人数有约30 万,他们为何没有带来一个工业发达、经济稳定的局面?
从历史看,德国人移居南美要比南欧人晚得多,也不构成人口主流、权力中坚、实业大亨,无权无势之下不能“苛求”德裔整个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了南美,西班牙人成为阿根廷最早的欧裔殖民定居者。彼时意大利被西班牙统治,意南部贫穷农民中的一部分移民南美,寻求创业和幸福,他们的后裔占当代阿根廷人的3/4。
那时轮不到德意志人移民南美,西半球没有他们的立足点。据称1870-1914年间,仅有23万德国人移居阿根廷,而西、意是德的近30倍。
后来者政治经济地位可想而知,撼动不了南欧人。
纳粹德国后期来阿根廷的移民大多有“案底”或“血债”,到阿根廷得“低调”因为历史原因,阿根廷对英国一直“仇视”或冷淡,这包括西、英在欧洲一直是对手,还有马岛之争。且阿根廷相当一段时间不睬美国(主要利益与英国一致)。
因此,二战初期阿根廷是倾向于德国的,特别是西、意后裔的“母亲国”与纳粹德国基本保持一致。
只是在欧洲战事的后期,阿根廷才从“中立”转向协约国。但对纳粹德国移民,它还是“敞开大门”欢迎。并且长期不追究其历史罪过。
至于30万左右的德国移民,老老实实低调“做人”是第一位,哪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阿根廷经济?他们也不想发财,只管平安;再说也没有太多机会和空间。
总之德国人从个体看还是安分守己,中规中矩,没有宏大的志向,环境也不允许。
最后一点,阿根廷已形成南欧人特有的“散漫、浪漫和傲慢”,德国人的严谨和工匠精神难成主流6、阿根廷国土面积大,为什么人口稀少,求解?
宗教很大关系,76.5%的居民信奉天主教,9%的居民信奉新教。穆斯林家庭继续生育许多孩子,而基督徒家庭的子女却越来越少。(东正教、新教和天主教等均属基督教派)截至2013年底,阿根廷全国人口约为4145万人,人口数量排在世界第31位。其中女性占比为51.06%,男性占比为48.93%。人口密度较低,约为15人/平方公里。
7、阿根廷巴拉那有多少人口?
巴拉那,恩特雷里奥斯省首府。
位于巴拉那河左岸,市区距其河港约3公里。人口16万(1980年)。始建于1730年。1853-1862年曾为阿根廷联邦的首都。东部农牧区的贸易和工业中心。有食品、卷烟、车辆制造、木材加工、水泥、陶瓷、肥皂等工业。铁路、公路通往乌拉圭和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有水下隧道同圣菲城相联。城东15公里有飞机场。有大教堂、议会大厦、博物馆等古老建筑。8、阿根廷是个怎样的国家?
阿根廷共和国541748百万美元
阿根廷是南美洲南部一个由23个省和联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组成的总统制联邦共和制国家,东北方向与巴西、乌拉圭、巴拉圭三国接壤,西部与玻利维亚和智利为邻,东南面向大西洋。阿根廷国土面积2780400平方公里,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的世界国土面积第八大国。截止2016年人口数量4385万,以541748百万美元的GDP总量在世界各国中排行第十九位,人均GDP12354.57美元,人类发展指数0.808,位居世界第49位。阿根廷和英国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存在主权争议,目前该地属英国支配中。同时阿根廷还主张拥有南极大陆上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主权。阿根廷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高度受教育的人口、出口导向的农业部门以及多样的工业基础,因此在历史上有一个相对于其它拉丁美洲国家庞大的中产阶级,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危机后逐步萎缩。
16世纪前阿根廷居住着印第安人。1527年西班牙探险家塞瓦斯蒂安·卡沃托率领一支远征队到达南美大陆后,从一个宽阔的河口溯流而上,深入到内地。探险家们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佩带着很多银制的饰物,以为当地盛产白银,便将这条河命名为拉普拉塔河,把这一地区称为拉普拉塔区。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后来又将拉普拉塔区改为省。1535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建立殖民据点。1776年西班牙设立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区。
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掀起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个政府委员会。五月革命历时一周,最后一天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来到广场,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成立拉普拉塔临时政府,从此开始了建设独立国家的进程。阿根廷五月革命是发生在南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的第一次独立运动。当时拿破伦入侵西班牙,推翻了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任命自己的兄长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拉普拉塔总督辖区(包括现在的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和乌拉圭)丧失了宗主国的支持。1810年5月13日一批英国军队在蒙得维的亚登陆,证实了关于西班牙形势的流言是真实发生的。5月25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成立了政务会,推翻了拉普拉塔总督。直到1816年阿根廷正式独立。现在5月25日是阿根廷的独立日,阿根廷的全国性节日。5月18日星期五总督塞斯奈罗斯力图向公众隐瞒西班牙发生的事变,发布公告要求大家向国王效忠,但事实隐瞒不住,一些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上层人士举行集会,要求总督召开公开代表大会决定总督辖区的未来。5月19日星期六集会的主持人胡安·卡斯太里和马丁·罗德里盖兹晋见了总督塞斯奈罗斯提出请求,要求第二天召开代表大会。塞斯奈罗斯认为代表大会会对自己不利,决定召见卫队负责人,看看他们的态度再说。5月20日星期日下午卫队头领柯尔奈里奥·萨维德拉和集会领袖七人团和总督会见,萨维德拉拒绝支持总督,当时只有一名检察官朱里安·德·雷瓦支持总督。5月21日星期一上午九时议会召开,但是一批武装的民众冲入总督辖区广场(现在更名为“五月广场”),打断议会议程,要求撤消总督辖区,成立真正的议会。总督最终被迫签字同意第二天召开代表大会。5月22日星期二代表大会于中午召开,邀请布宜诺斯艾利斯所有有名望的人士,印制了600份邀请函,只发出了450份,但许多人有种种顾虑不敢参加大会,最终只有251人到会。会议过程有激烈的争论。大主教反对任何过激的改变,检察官雷瓦则警告大家如果斐迪南七世恢复王位,要考虑一下後果。5月23日星期三大会投票决定是否保存总督辖区,结果155票反对保留总督权力,69票赞成。接下来决定成立政务会接管权力,检察官雷瓦推荐总督塞斯奈罗斯担任政务会主席,萨维德拉反对,他认为要彻底取消总督辖区的痕迹。5月24日星期四政务会最终成立,由五人组成,其中4人是当地印欧混血贵族,还包括原总督。代表大会承认目前政务会的组成直到总督辖区其他地区的代表到达为止。下午3时军队领导向政务会宣誓效忠。但是当消息公布後,引起公众的反对,他们认为“塞斯奈罗斯担任主席的政务会和总督辖区没有什么两样”。傍晚8时,革命者聚会,派代表说服政务会成员集体辞职。5月25日星期五代表大会重新召开,准备否决政务会辞职。但是由于萨维德拉的部队不再支持总督,公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大会最终决定要求总督辞职,解散政务会,重新组建新的政务会。拉普拉塔总督辖区正式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这一周发生了如此重要的事变,在阿根廷的历史上被称为“五月周”。
独立之初的阿根廷曾一度遭受欧洲列强的干涉和内战的困扰,1861年巴托洛梅·米特雷在阿根廷内战中获得最终的胜利并当选为国家重新统一后的首任总统。他同他的继任者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和尼古拉斯·阿韦利亚内达建立了现代阿根廷国家的基础。1864年阿根廷参加了三国同盟战争,获得原巴拉圭领土的一部分。第二次荒漠远征将原住民当作发展的障碍予以清除,使阿根廷抢先征服了巴塔哥尼亚。
从1880年上任的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开始,经济自由政策得到连续十届联邦政府的加强,政策激励下的欧洲入境移民潮重塑了阿根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面貌。从1870年到1910年移民潮和死亡率的降低使人口翻了五番;铁路里程从503公里陡增至31,104公里;小麦年出口从10万吨增至250万吨,海上冷冻船的应用促使牛肉年出口从2.5万吨增至36.5万吨,令阿根廷跻身于世界出口五强之列;归功于世俗的免费公共义务教育系统,识字率从22%激增至65%,比大多数拉美国家五十年后的水平还高。1908年阿根廷成为世界第七经济大国,人均收入与德国比肩。布宜诺斯艾利斯也从“大农村”转身成为国际化的“南美巴黎”。
然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家的高速发展掩盖着潜藏的问题:大地主寡头垄断了广袤的土地,使阿根廷的财富集中现象比美国严重得多,也使其在单一出口的老路上越走越远,偏离了工业化道路。而经济从属于英国的局面也在持续。在新兴中产阶层反对寡头统治集团,要求政治民主的呼声中1891年激进公民联盟(激进党)成立了。武装起义的威胁促使保守派总统罗克·萨恩斯·佩尼亚于1912年制定了普通男性无记名投票法。于是激进党领袖伊波利托·伊里戈延得以于1916年当选总统。他推行社会经济改革,将家庭农场主和小型企业纳入援助范围。
时光来到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也波及到了阿根廷:由于世界主要大国几乎都被卷入这场经济危机之中,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可以用来购买阿根廷的农牧产品的资金严重缩水,大家都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阿根廷的农牧产品出现严重滞销。1930年何塞·费利克斯·乌里武鲁在军事政变中推翻了对大萧条束手无策的伊里戈延,由此开启了阿根廷军事政变的历史大幕,在此后的十年中阿根廷一直由军政府执政,过去的寡头政治与选举舞弊死灰复燃。
1946年胡安·庇隆赢得阿根廷大选,他上台后将关键的工业与公共设施收归国有,提升了工资与工作环境,还清所有外债,并几乎实现了充分就业。他的妻子爱娃·庇隆发挥了核心的政治作用:1947年她推动国会授予女性参政权,并为弱势群体带去空前的社会救济。1951年庇隆顺利获得连任,然而超支很快耗尽了二战带来的巨额外汇。经济下滑、腐败盛行、夫人光环的褪去,加上离婚法通过造成的与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使其渐失执政基础。1955年海军在刺杀总统的起事中轰炸了五月广场,几个月后在军方自所谓的解放者革命中庇隆被迫下台,流亡西班牙。
庇隆下台后阿根廷再度进入军政府执政状态,这时的阿根廷早已不复当年——拉美地区远离世界格局的中心热点地区固然使阿根廷得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避免遭受战火蹂躏,但也使阿根廷错过了发展自身军事科技的机会。当美国凭借先进的军事科技和庞大的经济体量崛起成为世界霸主时阿根廷正不可逆转地走下坡路,甚至当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将注意力转移到国内经济建设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阿根廷却在不断发生政变和刺杀事件,国家政局极为动荡不安。
重新上台执政的军政府无力解决国内经济面临的困境,于是寄希望于发动一场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英阿马岛战争就此爆发,结果阿根廷却被英国暴揍了一顿。这直接导致军政府权威扫地,民选政府重新上台执政。1989年卡洛斯·梅内姆在竞选中获胜,他开始拥抱新自由主义:固定汇率、放开商业管制、实行私有化,并拆除贸易壁垒,暂时重振了经济。然而在1998年——我们中国人应该比较清楚这个年份,因为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地区行使主权的第二年就遭遇亚洲金融风暴,当时中国政府沉着冷静地处理好了这次金融风暴。也许我们难以想象的是这场被称为亚洲金融风暴的危机事件居然也波及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阿根廷:阿根廷汇率缺乏弹性、严重依赖外资的弊端在这场危机中暴露无遗,引发了外资撤出、出口崩溃、大量企业破产的危局。后来在新凯恩斯学派经济政策鼓励下危机告终,显著的财政和贸易盈余得以实现。
目前的阿根廷是拉美第三大经济体,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高文化修养的人民、对外开放政策和多元工业体系。它有着“极高”等级的人类发展指数和较接近发达水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具有规模相当大的国内市场和增长中的高科技产业份额。然而高通货膨胀却是阿根廷经济数十年的顽疾:2013年的官方通胀率为10.2%,而民间估计值为25%,引发对于操纵统计数据的舆论热议。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从2002年起得到改善,位列“中等”级别的基尼系数低于多数拉美国家,但贫富差距依然明显。虽然大部分债务已经得到解决,但在2014年7月31日美国法官判决阿根廷全额偿还“秃鹫基金”于2001年阿根廷债务违约后购买的违约债券之后,该国再次遭遇债务危机。而在透明国际2012年度贪污感知指数中,阿根廷在178个国家中位列第102。
回顾阿根廷的发展历程:20世纪早期的阿根廷一度发展成为世界第七富有的国家。直到20世纪中叶它仍是第十五大经济体,但不稳定的经济政策、过低的储蓄率和落后的国际竞争力将它拖入中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中。今天的阿根廷就其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衡量基本算是一个新兴发展中大国,正因为如此阿根廷也是二十国集团这一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不过基本属于在集团内部垫底的角色——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数据:阿根廷以541748百万美元的GDP总量成为二十国集团成员中GDP总量垫底者。
截至2014年阿根廷拥有三军总兵力7.89万人,准军事部队3.7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部队37.5万人。阿根廷是南美地区军费开支最低的国家之一:2014年国防预算为465.6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5%,低于南美地区平均水平。1968年10月阿根廷曾从荷兰手中购入“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虽经过三次现代化改装,但性能仍然较差。阿海军原计划80年代末期对它再进行一次现代化改装,但此后一直未能进行。随着该航母在1993年退役阿根廷拥有航母已成为历史。
要说如今阿根廷的国际影响力还真不算大,可能除了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和美洲杯比赛之外,我们很难见到阿根廷出现在国际新闻头版头条的位置。如果是论足球强国排名的话,阿根廷不仅榜上有名,而且绝对位列前茅——两次获得世界杯冠军、3次亚军,14次夺得美洲杯冠军,马拉多纳更是征服了整整一代球迷,当然如今的梅西也不错。然而在足球之外的领域阿根廷的发展水平实在不敢让人恭维,想想19世纪最后40年和20世纪的前30年里阿根廷的黄金时代甚至还曾是一个综合国力在美国之上的美洲霸主。再看看今天的阿根廷瞬间有恍如隔世的赶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