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粉丝经济时代这么火,粉丝等于流量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粉丝经济时代这么火,粉丝等于流量吗?
您好,我是电商小灵。
准确的说,粉丝不等于流量,流量不等于粉丝,粉丝从流量中来。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你可以因为某种原因,或者某个特殊事件,机缘巧合下拥有很多的流量,而且流量是可以买的,所以这些流量不能代表是你的粉丝。
什么是粉丝?粉丝是对于某个人或某产品或某品牌拥有很高认可程度,具备长期关注和支持欲望的人群,才算粉丝。
说一个比较有代表的例子,现在那么多明星都在直播带货,但是每个人流量变现的情况是参差不齐的,叫好不叫座也是常事。
粉丝经济的核心是个人或品牌靠粉丝挣钱,但是不是代表割韭菜,这点一定要有很清醒的认识。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欢迎沟通交流!
2、什么是粉丝经济?
百万英雄赚了多少?无伦何事心态放平,重在参与,图个热闹乐在其中就行了!
3、如何看待现在的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是互联网时代催生岀来的产物。成为TA粉丝后,再与同为粉丝的其他人产生共同的情怀,从而形成一种群体力量,这就是情怀与粉丝经济的相互作用。
。。现在的社会,粉丝也是一种文化,是精神追求的象征。粉丝经济的前提是粉丝经营,互相利用好诚信关糸,更需要理性来传递正能量,才能更好地生存。只有经营好你的粉丝群体,才会给你带来可观的收益。
4、有人说肖战的粉丝大都是经济能力较好的成年人,是真的吗?
我想是真的,他身上的特质是成年人认可和欣赏的。成年人也有年少时光,年少时也喜欢耍酷偶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品味的提升,耍酷看来就变成了做作、无礼、空无一物,没格调,没品位,还很油腻、傻气还土。为人通透温和,思想成熟深透,处事炼达诚恳,浮世中保持初心,有智慧,有心胸,有勇气,才是成年人认可的。
5、粉丝经济时代,如何快速提高自己的粉丝数量?
多回答问题,多互动,多关注就可以提高粉丝数量。
6、当下,为什么有人说粉丝经济如此火爆?
粉丝,就意味着是潜在的客户群体,对被关注的对象是有一定的认可度的。
同样一件商品,卖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客户和卖给一个有一定认同感的客户,显然后者的成功率会更高。粉丝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粉丝量越大带货能力就越强,转化率越高,这也是很多自媒体为了追求粉丝量而不顾节操疯狂圈粉的原因之一吧。
7、如何用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粉丝经济?
5G技术的全面应用开启,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粉丝,所以粉丝经济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那么如何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未来的粉丝经济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今天蒋老师就跟大家好好聊一下粉丝经济的那些事!
第一,粉丝经济是粉丝思维下的必然产物粉丝思维的核心,就是要为用户创造价值,例如在2008年的时候,摇篮网推出新颖的婴幼儿能力增长测评与个性化指导的科学育儿系统,以及“天才妈妈培训班”的培训服务,一共吸引了100多万人次的测评,获得了大量的用户信息,这些信息几乎涵盖了婴幼儿的各种能力指标,其实这些数据对一些精准的广告主是十分有利的,这样就创造了巨大的粉丝价值。
小米手机能够取得成功就是粉丝经济最好的说明,在粉丝经济时代,如果一个企业拥有足够数量的粉丝,那么它肯定能够占领市场更大的份额,粉丝越忠诚,产品的存活时间就越长,品牌的发展动力也就会越强。
如果个人或者企业,缺乏粉丝思维,那么必定会在粉丝经济时代步履蹒跚,而以内容为主的粉丝营销模式,逐步取代了过去的传统营销模式的优势,对原来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创新和优化,这样能够帮助商家将顾客转化为销售者,以几何式增长的速度培养企业的铁杆粉丝和产品的忠实用户,为企业和产品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二,粉丝有“三感”:参与感、尊重感、成就感1,提高参与感,增强粉丝的个性化体验。
参与感最先提出来的人,就是雷军,雷布斯说过:“小米产品销售的是敢于干,这才是小米产品热销背后的秘密。”
亚马逊每次在召开董事会时,总会搁置一把空椅子给消费者,因为在他们看来,消费者就是会议中的医院,他们必须尽可能地组织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
而互联网时代,每位用户都有可能和素未谋面的用户在某个社交网络中进行交流,分享他们自己的消费主张,这样就形成了消费社群,所以,当产品千篇一律的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此时大家更需要的是参与感和成就感,需要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产品,用户才会更愿意买单。
加入这款手机就是粉丝一起设计的,那么推向市场,粉丝则会是第一批买单的消费者。
提高粉丝的参与感,核心就是增强粉丝的个性化体验。
2,让粉丝得到尊重,你的产品才会得到用户的尊重。
很多粉丝对参与感和成就感的需求并不是很高,但是他们会幻想“如果这个产品由我来做,会怎样...”出于这种心理,粉丝们才会对自己喜欢的产品提出意见,同时渴望获得他人的赞同。
这种需求,其实就是粉丝的尊重需求。
3,成就感,能够激发粉丝的社交属性
很简单,以蒋老师上个月参加今日头条的生机大会为例,我发动了很多铁杆粉丝为我投票,结果到了关键时期,我会跟粉丝说,我的荣誉就是大家的荣誉,希望大家打动自己的力量,帮我多拉一些票,结果粉丝们打动了自己身边的朋友都在为我投票,这就是激发了粉丝的成就感,调动了粉丝的社交属性,达到了粉丝裂变的效果。
第三,利用好粉丝力量,转化为真金白银从微博到微信公众号,再到头条和抖音,每一代内容营销平台的升级,就是企业做粉丝营销最好的转折机会。
微博时代,多少企业依靠内容营销做到一夜暴富,你可知道当年一个百万粉丝的博主,接一条广告的报价高达数十万。
微信公众号时代,你可知道,在股票理财领域,一个100万粉丝的公众号,首条图文的阅读量只有10万,广告报价就是50万。
抖音时代,你可知道,一条带货短视频爆了,可以卖出几千单、乃至几万单的产品,利润高达百万。
所以,会利用粉丝力量的企业,有赚不完的钱,而不是利用粉丝来做营销的企业,发展会滞后很多。
总结:粉丝经济就是把企业的营销成本无限降低,把企业的流量无限放大,从而实现100倍加速盈利的目的。我是蒋昊,今日头条财经领域最具营销价值TOP3作者,2019年头条生机大会,财经领域TOP10作者,关注我,更多营销干货等着你!
8、粉丝经济如何变现?
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热爱表达自我,尤其强调自主性,粉丝经济依托互联网的这种属性,也衍生出很多独有表达。
比如对喜欢的男星喊老公。老公这个人设和之前流行的欧巴设定是很不同的,就好比是男朋友和老公的区别。恋爱阶段,再怎么浓情蜜意如漆似胶,女生对男生在金钱上的付出都是少于男生的。而结了婚之后,吃的穿的用的都想着给老公买,理财买保险也优先着老公来。这跟现在很多粉丝买明星周边,想着这是在“养老公”是类似心态。
而现在不少女星也看中了这种粉丝心态,开始往自己身上套老公人设。
范冰冰的范爷人设是一个成功例子。通过展现豪爽的性格,成功扭转因为美艳的外表而在大众心中形成的,过于妖媚的形象,让很多原本喊她“绿茶婊”的黑粉变成真爱粉。
她的成功也让越来越多的女星开始卖起老公人设,2016年就是一个集中爆发。从刘涛、张天爱到郭碧婷,纷纷自称“老公”和“本攻”,对着圈内好友称“爱妃”,对着粉丝们喊“老婆”。
而这种设定通过互联网,在一次又一次的明星转发和粉丝讨论之间,得到了广泛传播。
除了舆论上的博出位博好感,在商业变现上,这种老公人设也是大有帮助的。卖着老公人设的几位女星,不管是杂志邀约、剧本邀约还是综艺资源、广告代言相比之前,都有了量级增长。
9、粉丝经济属于流量经济,但近来顶级流量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流量偶像的路还能走多久?
我觉得流量偶像的趋势还要看自身的造化!
粉丝经济是一个非常大而有前景的课题。作为娱乐圈明星艺人的地位和商业价值上升和普罗大众的社会心理的转变,粉丝经济拥有着大量的投机者、入局者和买单者。
简而言之,粉丝经济是由粉丝、明星及第三方资本家支撑起来的新型经济形态。在这个利益场中,明星是商业价值的承载体,粉丝是商业价值的实现者,资本家是商业价值的投资者。
一般最常见的是两种,转型和转行。
先说第一种,转型。一般意义上的偶像特点是人设完美、颜值高或者说至少很符合一部分人审美,也就是说可以理解为其竞争力主要在于人设与外貌。人设暂且不论,有维持很好的,也有与本人严重不符很快破灭的;外貌,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会随年龄增长而丧失优势的。另一方面,喜欢偶像型艺人的粉丝,大部分年龄相对小,其对偶像的喜欢不稳定,容易随着成长消退,同时偶像型艺人较好培养,粉丝选择空间大,很容易“爬墙”更年轻的新生代偶像。以上也就注定了大部分偶像型艺人的“保鲜期”很短。
但实力派艺人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首先,实力派艺人的“卖点”并不在颜值与人设,或者不以此为主,其实力(演技、唱功、舞技、创作能力等等)才是核心竞争力。而实力是不易随年龄增长而衰退的,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实力就越强。
所以,偶像艺人在不转行的情况下,转型实力派是最佳选择。这一条路,是目前中国偶像型艺人最普遍的选择。比如tfboys的公司近两年开始为三人安排自己创作solo歌曲,走创作型路线;吴亦凡在《中国有嘻哈》中担任导师,走实力派歌手路线(虽然没成功……粉丝勿喷,仅谈路人眼里,能否转型成功是路人决定的,只有获得真正的普遍认可才能称得上实力派,下面其它艺人也一样);李易峰最近几部作品,也有很明显想证明演技的意思在(具体如何,没看作品,不评价,欢迎科普)。
国内目前转型成功,或者一直以来就是偶像+实力的艺人,想到比较典型的是这几位:
罗志祥,早年偶像出道,几次沉浮,目前公认“亚洲舞王”,实力没话说,认可度高。
五月天,早期是偶像,一直以来实力比较被认可,且创作能力极强。
张艺兴,韩国出道,现在仍是EXO成员,个人认为他在音乐方面的能力(音乐制作和唱功)以及舞蹈能力要胜过他演技,但最近真正获得较普遍认可的,是在黄渤《一出好戏》中的演技;总体而言转型成功。
华晨宇,出道的时候实力就极强,但由于其出道平台、性格等方面因素,加之相貌不差,走偶像型路线比较多;近几年随着国内音乐市场发展,他的唱功和创作开始被大众普遍接受,算实力派偶像。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前前辈……黄磊老师……
黄磊老师虽然很早就是北影老师了,绝对的实力派,但是在早年,绝对属于那个年代的国民偶像男神,应该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真正完成影视歌三栖全部优秀的全能艺人了。
再说第二种,转行。转行也有几类,一类是同产业不同工作,也就是从台前到幕后,比如去做舞蹈、声乐老师,教练习生,或者做幕后音乐、影视制作等。
第二类就是从事完全不相关的职业。这个风险就比较大了,一般艺人都是从小就开始接受艺术方面的训练,文化教育水平会相对弱,从事其它行业时,会受限制比较大。而且明星从光芒万丈的舞台上走下来,突然切换成普通人的生活,早九晚五上下班,这个落差很多人也是难以接受的。
还有一类就是干脆不怎么工作,依靠以前赚的钱,做一做投资,偶尔再回来出席点活动,平时在家照顾家庭。这一类要么是年轻时大火,赚够了后半生的开销,要么是一些所谓“嫁入豪门”的明星,会有条件这样。
这种转行的艺人,韩国相对来讲比较多,那边偶像更新换代更频繁,且相比于国内,粉丝更苛刻,流动性强。中国转行的明星很少,有也基本上是一些一直比较佛系,或者从一开始就是踏踏实实做演员做歌手,没其他想法的。
转行里面个人能想到的成功典型,第一个是韩国的李秀满,19岁歌手出道,29去美国留学,学完后华丽转身创办了SM Entertainment,自此成为韩国偶像产业神话。
说起来,张艺兴说想成为甚至超越李秀满,说了不少年,如今已经基本转型了实力派,不知道下一步是不是就会开始准备这个目标了呢?
如果做成,那内娱将迎来春天。
10、如何理解粉丝经济?
首先,粉丝们热爱他们自己的偶像,肯花出自己的生活一部分钱是源于内心驱使,这可以分为理性和感性两方面。
其次,它们的经济来源也许多也许少,每个粉丝都有对自己偶像的崇拜方法,有的投入的经济多,有的投入的经济少,这都反映了在一定程度上粉丝的热衷。粉丝经济并不会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同地位,不同的粉丝有自己不同的爱偶像的方法,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喜欢着自己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