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被罚款(谷歌被罚24.2亿,谷歌为什么会被罚款?)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谷歌被罚24.2亿,谷歌为什么会被罚款?
昨日,谷歌被罚24.2亿的消息曝光后,引发不少网友的围观,大家是不是也非常想知道谷歌被罚24.2亿是怎么回事呀?据说这次谷歌是被欧盟处罚的,据欧盟委员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得出结论,因为谷歌利用自己在搜索领域近乎垄断的地位,偏袒自己的购物服务,因此最终欧盟决定对谷歌处以24.2亿欧元的罚款,这次天价罚款也惊呆了不少网友。
不仅谷歌遭到天价的罚款,而且欧盟还要求谷歌在90天的时间内,结束自己的违法行为。据小编了解,其实早在2015年4月欧盟就曾开始指控谷歌了,称谷歌利用自己的便利偏袒Google Shopping购物服务。而就在去年7月,欧盟再次对之前的指控进行了补充证据。对于此次谷歌被处罚,引发社会各界的围观,对于谷歌限制购买产品的权利,因此让消费者的选择性变小。对于谷歌被处罚,这也是在告诉那些搜索浏览器的公司,一定要多为大众着想,一味的为自己而违反规定去谋利益是会遭到处罚的,但是近日,据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对于此次处罚,谷歌很可能对该处罚提出上诉,从而让正式的裁定结果等到数年后出炉。对于这次处罚的后续如何,小编也将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报道,大家时刻关注吧。2、113亿!欧盟对谷歌开出第三张天价罚单,美国是什么心情?
互相伤害呗,看谁扛得住。
像这种对跨国企业进行的高额罚款,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法律问题,主要决定因素是政治博弈。在2015年,美国检查部门提出报告,指出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涉嫌在尾气排放问题上,设计了特殊程序,识别车辆是否处于尾气检测状态,以调整尾气排放量,用于应付环保标准。美国就此抓住了把柄,大众企业被罚款加赔偿总共损失300亿美元,相比谷歌被罚的113亿人民币仅仅是毛毛雨。
大众的高额罚款背后的政治博弈就是新能源的推广。在2008年上任之初,奥巴马即提出宏大的新能源政策,计划在2030年削减美国30%的石油消耗量,缺口由新能源补充。为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传统车企的打压势在必行,以环保为借口对欧洲的大众公司处于高额罚款,不仅政治正确而且对于新能源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此次谷歌被罚,值得注意的是,谷歌2年来已经被罚款三次。分别是2017年6月,因阻碍竞争对手被欧盟罚款24.2亿欧元。2018年6月,因屏蔽竞争对手被欧盟创记录罚款43.4亿欧元,加上此次因垄断被罚款14.9亿欧元,折合113亿人民币。
在2017年5月,也就是谷歌公司被第一次罚款前一个月,特朗普开启了一次对外访问,目的地是沙特,签署了千亿军购大单。这也就意味着,特朗普任下的美国,将会发挥美沙之间在石油市场巨大影响力,继续走传统能源路线,并不会以环保为噱头推动新能源建设,故退出巴黎协定也就是水到渠成。
而欧盟以德法为主,在新能源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试图在未来占据科技制高点,并以关注人类未来命运为由,体现大国担当,增强欧盟的影响力,德法两国借此机会重回世界巅峰。算盘打的叮当响,特朗普一句话,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不推新能源了,好比小媳妇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好菜,老公突然打电话不回家了,可能德法两国哭的心都有了。
欧盟的反制也势在必行,如何打击特朗普及其势力,这也是个难题。特朗普的基本盘是锈带工人、农民以及石油军事集团,欧盟对此鞭长莫及,仅仅在伊核协议上,对美国的整体战略有所掣肘。所以欧盟需要借力打力,利用反特朗普的势力对抗美国的战略。
美国国内反特朗普的势力,一言蔽之就是跨国企业、金融行业以及媒体行业,特朗普频频发动贸易壁垒,相当于关紧了美国的大门,作为对等报复,对美国开放的国家,也必然要将大门关上。但是欧盟与美国的关系特殊,双方并不会真正撕破脸,只是表明一个态度,特朗普不让欧洲赚钱,那么欧洲也不会让美国赚钱,即使是赚了,也能通过罚款方式吐出来。
所以,谷歌的三连罚,实际上是特朗普任下,美国战略调整后带来的连锁反应。如果美国继续携手欧盟推动新能源,继续留在巴黎协定的框架内,特朗普不使用贸易壁垒,欧盟犯不着对谷歌三连罚。毕竟欧洲也力推新能源,马克龙甚至因为燃油税引发黄马甲运动。
至于美国心情,得看美国怎么应对。特朗普与跨国企业的利益相悖,不大可能会调整执政路线,故跨国企业可能会进一步和特朗普进行角斗,使美国的政治博弈力度加强。不过以特朗普的秉性,更大的可能性是在抓住欧盟企业的小辫子,开一个罚单。
总之一点,来啊,互相伤害啊,看谁先扛不住。
我是夕惕若,欢迎关注。
3、假如让谷歌等国外浏览器进入中国,中国内地浏览器的市占比例会受到很大影响吗?
中国有自己的浏览器嘛? 呵呵
4、谷歌上诉43亿欧元罚款,有谁支持?
去年因指控谷歌涉嫌利用在Android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打压竞争对手,谷歌被欧盟委员会处以43. 4 亿欧元的巨额罚款。目前谷歌正在欧洲第二高等法院General Court对这项处罚发起挑战,并得到了德国Gigaset(原西门子品牌)和芬兰HMD Global Oy公司(诺基亚手机品牌的独家被授权人)的支持。
去年7月18日,欧盟委员会对外表示,谷歌利用Android强制手机厂商预装谷歌旗下的移动应用程序,包括搜索引擎和浏览器Chrome,阻碍了正常的商业竞争,扼杀了竞争对手的应用程序,从而构成了垄断。目前该操作系统运行在全球超过80%的智能手机上。
随后谷歌表示针对该决定提起上诉。谷歌CEO桑德·皮查在官方博客发文抗议,认为欧盟委员会针对Android及其商业模式的处罚忽略了Android与苹果iOS的竞争事实,也忽略了Android增加了智能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更和赋予消费者更多选择。
5、谷歌向法国支付5亿欧元罚款,如何看?
一方面是财政支出捉襟见肘的欧洲国家,一方面是将收入放在云层之上看不见的科技公司。法国当然有理由让谷歌雁过拔毛,不过,法国如今创新的窘境似乎不可能因为加大税收而改变,这就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税收悖论,如果需要经济繁荣,就需要降低税收,但是降低税收就会连带减少财政收入。财政政策不会提高生产率,最终也不过是资源配置优化的手段罢了。是政府多分配一点,还是市场多分配一点,依然是经济学对立学派争论的焦点。
扯远了,回来说谷歌。实际上谷歌的问题很好理解,谷歌是做搜索,如今当然他不只是搜索,但是谷歌业务中很大部分收入是没有地域性的,无论是税收的属人属地原则,还是居民纳税原则,又或者避税里面的《OECD》还是UN版本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谷歌就将总部放在爱尔兰,如果你在法国用电子设备做了搜索,你怎么认定,谷歌从你们法国获得了收入呢?如果是广告,对方的企业也许在美国,也许在德国。如果谷歌出售了数据,虽然这些数据是从法国获得的,你又如何区分,一个打包数据当中这个是法国的,那个是德国的,这个是意大利的。
所以,谷歌的征税难题是全世界难题,全世界还有很多的避税地,这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如今的数据都存在云端,数据交易都在避税地,那就可以很好的避开税收。当然法国不这么想,法国要收的数字税,是拿走谷歌总收入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难于区分。
法国对于谷歌的罚款是10亿欧元,而法国原来调查时候放风是要罚16亿欧元。为什么降低了?原因就在于调查难度实在太大,在国外,企业可以选择和解和死扛到底,死扛到底对于企业损失可能比较大,因为那能够确定企业的罪行,而和解其实不能定罪,只是支付了一笔罚款。只要你是通过和解达成的,在国外,你这个企业依然不能被判定有罪,也不用遭受股东的质疑和集体诉讼。
所以当事人双方,其实都非常乐意。对于法国,其想要钱,但是调查实在困难,想象一下如今庞大的数据内容,这需要数据分析技术和一大波人才。而对于谷歌,其已经不是第一次利用和解来解决问题,之前英国和意大利就已经有一些了断的罚款。
在2016年1月,谷歌就与英国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向英国补缴近10年的税款,大约1.3亿英镑(约合1.86亿美元)。
2017年5月,谷歌与意大利政府达成税收和解协议,将向意大利政府补缴3.06亿欧元(约合3.34亿美元)的税款。这份和解协议涵盖2002年至2015年间的税收问题。
欧洲政府用最低成本回收税款,避免了冗长调查,钱拿不到,请专家花很多的窘境。不过这里面最不满意的大约还是爱尔兰之类的避税地。
从经济的角度,欧洲为了降低主权债务比例,一直将财政赤字规范在GDP总量的3%左右。这让欧洲各国不得不开源节流。法国已经裁撤了很多公务员,但是经济增长率依然低迷,介于欧洲科技公司本身不多,所以他们很容易想到向科技公司补征,那就是数字税。不过,欧洲的创新是否能够因势利导,这才是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