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断代(元取代宋,到底属于政权、文化断代还是文明断代?)

断代(元取代宋,到底属于政权、文化断代还是文明断代?)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元取代宋,到底属于政权、文化断代还是文明断代?
  • 2、春秋起始时间是什么时候?如何进行断代的?
  • 3、懂古玉的高手是如何给高古玉断代的?
  • 4、花费巨资搞出的断代工程结论,为什么许多人不买账?
  • 5、“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如何?
  • 6、什么是“夏商周断代工程”?
  • 7、专家如何用金文进行青铜器断代?
  • 8、你觉得中国教育、教师会出现断代吗?
  • 正文

    1、元取代宋,到底属于政权、文化断代还是文明断代?

    在古代的历史当中,宋朝被灭之后,一直到明朝再次接班,整个中原的文化与文明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发生了巨大的断层。哪么元取代宋,到底是属于文化的断代,还是文明的断代呢?

    很多人都说当时的元朝也只是统治了不足百年,中原的文化与文明都不足以发生巨大的改变,所以不存在什么断代的说法。

    可为什么很多人都感觉到这不足百年的时候,整个中原不但没有再次发展出他们的辉煌,并且还稍微开始向后倒退了呢?

    其实主要是制度发生了断层,在宋朝一直都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朝的天子其实权力并不大,我们从电视剧还有史书上都可以看到,宋朝的天子想在干某些事情的时候,朝中的臣子们会根据制度对天子进行各种的压制。

    简单来说,就是在慢慢的实际人人平等,当时最流行的口号就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样的制度在古代看起来相当的搞笑,可是在宋朝却已经开始实行了起来。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大宋的经济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不论是朝中的臣子,还是民间的百姓,在生活方面都要比其他朝代的百姓更富余。

    除此之外就是奴隶这种奇怪的货物,在大宋几乎是已经灭绝的,因为其生产力的低下,早已经被淘汰出了历史的舞台。

    可以说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宋朝的时候,才算是把奴隶全部给取消。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元朝的统治,从而再次死灰复燃。

    虽说元朝在入主中原之后,也是极度的提倡汉文化的传播。

    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元朝直接把人分为四个等级,而汉族却是最低的层次,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算是再大力的提倡所谓的汉文化,又有什么用。

    用一句很伤心的话来说,低等人的文化有什么值得我们来学习的,可以说这是从根本上直接掐死了文化的传播。

    上行下效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领导们有什么样的爱好,下属们就会一起跟风学习。

    虽然汉族文化传承了千年,而元朝的文化只是刚刚出现,可是当时作主的人却是元朝。

    也就是说所谓的上等人全是元人,他们表面上对汉文化相当的爱好,实际上当两种文化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肯定是站在元文化这一边了。

    在学习某种文化的时候,如果你带有巨大的歧视,可能这个学习效果还不如自生自灭来的好。

    宋朝在自己的末年,经济几乎达到了巅峰,可是元朝入主中原后,整个天下变成了什么样子,几乎不用过多的描述,如果不是百姓活不下去了,谁会想着谋反这种九死一生的事情呢。

    同样的道理,好不容易宋朝才出现了所谓的平等这种观念,但是元朝的出现,直接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可能在某些人的眼中,连奴隶都不如吧。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发现,文化断代了,不论是经济还是制度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断代。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还说元取代宋并没有对中原造成什么损失。

    你不是在搞笑吧,原本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居然没有任何影响,只能说我们的理解方式有代沟。

    可以说元取代宋,直接就让文化出现了断代,而文明就更简单了。

    因为元朝的文明也只是刚刚生产,相当的不熟练,所以文明上面可能并不会有多少影响,而文化就不一样了,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所带来的影响几乎天差地别。

    2、春秋起始时间是什么时候?如何进行断代的?

    春秋一般按照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驾崩这些年,此后进入战国时代。西汉刘向编辑《战国策》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为起点,后来被司马迁《史记》沿用,从而春秋特指周平王元年周朝迁都洛邑到周元王元年这段历史。司马光以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被周王朝承认为战国起点,但刘向、司马迁的观点深入人心。

    3、懂古玉的高手是如何给高古玉断代的?

    最重要是多看多学多悟多上手,纸上谈兵害人害已!

    ?祝朋友们中秋快乐!

    1器形(时代特征)

    2工艺(时代特点)

    3沁色(岁月痕迹)

    4包浆(岁月形成)

    5玉料(高古玉各年代用料会有不同)

    。。。。。。

    4、花费巨资搞出的断代工程结论,为什么许多人不买账?

    首先,个人认为,断代工程是成功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断代工程有异议、有争论,这个非常正常,从学术角度讨论,无可厚非。但若借此攻击我国政府和学者,则纯属别有用心,买不买帐,自讨方便,请随意,好走不送。

    断代工程,是国家1996年5月在宋健的倡导下,启动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该工程设置九个课题44个专题,集合了200多位相关专家,于2000年11月9日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和《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时间上给出了一个标尺。

    《简本》一出,倍受质疑,国内国外学者多次争论,这本来很正常,夏商周三代好多记载并不准确,来源颇多争论,可是一些别有用心者,妄议政治目的、民族主义言论,鸡蛋里面挑骨头,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非议”,打着学术的旗帜哗众取宠,甚或有国内学者以此崇洋媚外,当软骨头,却是我们耻之唾之的。

    我们从来坚持言论自由,鼓励不同角度的学术争论,只是同时也要擦亮眼晴,立场鲜明,敢于对别有用心的恶势力说不!!

    5、“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如何?

    这两个工程都属于“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其对于华夏民族起源探究以及振兴中华的意义远高于科学性。虽然目前来说没什么科学性和可信度的,但正如前面所提。这两个工程本身就不是为了科学性和可信度而进行的,是为了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和培养。

    不管是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明起源都极其感兴趣,除了本身的好奇欲望以外,更多的是给自己的文明增加人设和印象,有时候甚至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也会把自己扯一个光鲜伟大的祖先来增强本民族的自豪感。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欧美诸国都觉得自己是罗马人的后代,甚至俄罗斯也一度认为自己是正统罗马帝国的后裔。

    当然,这里之所以要提及一下西方国家,意思就是我们需要理解这两个工程的实际含义。

    而我们知道,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名为给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确定正确的年代,实际上是想寻找到“夏朝”。可惜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这项耗费国家巨资的工程已经没有找到一丁点有力证明“夏朝“存在的证据,结果最后结题的宗旨就变成了”如何给不存在的夏朝编撰一个存在的证据“,并与两千年九月结题。

    结果就是“夏朝”的存在都还没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到了2001年又开始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直接将考古时间线拉到了一直仅存在于神话中的“三皇五帝”时期,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当然了,虽然这两项国家级工程最终的研究目前来说谈不上什么可信度,但是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毋庸置疑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也为推进我国先秦时期的考古研究做了先锋,这是需要肯定的贡献。

    6、什么是“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

    该工程正式启动于199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聘请了4位首席科学家和200多位专家。

    历史学家李学勤 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碳-14专家仇士华 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考古学家李伯谦 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院长、教授

    天文学家席泽宗 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院士

    分9个研究课题

    1.有关夏商周年代、天象、都城文献的整理及可信性研究;

    2.夏商周天文年代学综合性问题研究;

    3.夏代年代学研究;

    4.商代前期年代学研究;

    5.商代后期年代学研究;

    6.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

    7.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

    8.碳-14测年技术的改进与研究;

    9.夏商周年代研究的综合与总结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把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商朝开始于公元前1600年,武王伐纣定为公元前1046年。但是目前存在重大争议,所以《夏商周断代工程一九九六-二〇〇〇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出版之后,繁本迟迟不出。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图片来自百度,侵权请删

    欢饮关注/点赞/评论

    7、专家如何用金文进行青铜器断代?

    谢谢邀请!

    青铜器断代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所谓“断代”就是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确定某器所属的年代。一件青铜器往往具有造型、纹饰和铭文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价值。断代的目的就是把某件铜器还原到原来所处的时代,并把它置于原来的社会背景下来考察研究。

    青铜器断代之“代”并非指朝代,而是世代

    朝代长达数百年,只是确定朝代跨度太大,对青铜器断代不精确、科学,对青铜器作为实物史料应用于研究的价值会受到很大影响。

    青铜器的断代与其他出土的文物相似,需要参照田野的考古层位的叠压次序来推断,推测出年代的前后。这里包括各层位相对年代的分析,可与青铜器同层位出土的其他文物相比较并加以分析。

    青铜器形态发展的标准和序列建立以后,就有了对青铜器断代的标尺,包括青铜器形制方面的标准和纹饰方面的标准。

    青铜器断代的时间幅度可以划分为绝对年代和相对年代

    绝对年代比较精确,就是铸造的年代或者较接近于铸造年代;相对年代则是用一定的时间幅度来对比而确定的期限。

    青铜器绝对年代的标注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具体的年、月、日;另一类则是标明所属世系。若是断定具体年代则需要有铭文记载,且证据确凿。比如:商帝辛四祀邲其壶铭载有商王对被祭对象文武帝乙的称谓和廿祀四月乙巳的纪年。文武帝乙就是帝辛之父帝乙,就可以断定该器为帝辛廿年所铸。

    铭文断代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时王断代法。这种方法就是主张铭文中出现了王的名号或者谥号,就可以判断出青铜器的年代。

    第二,称谓断代法。利用铭文中出现的人物称谓来进行铜器断代。如铭文中称自己父亲为“考”的多是周器。

    第三,日名断代法。这种方法是用铭文中出现的干支人名的,此种大多是商代器或者是夏代器。

    第四,“日”字加日名断代法。凡是铭文出现干支人名的,而且前面正好有个“日”,多是周代器。

    第五,康宫断代法。这种方法主张西周金文凡是有“康宫”一词的青铜器应都是康王以下各王之器物。此法由罗振玉提出,唐兰发扬光大。

    第六,族徽断代法。此法根据商周铭文出现的特殊的图形文字来判断器物是商或周。如高本汉就认为铭文中有“析子孙”图案的,就一定是商器。

    第七,互证断代法。这种方法就是在铭文中没有时王出现和作器时代情况下使用,这时候就根据使用的语言和记载史实,再参照已知器物年代和史料,对比分析确定年代。

    第八,利用历史人物断代法。利用铭文中出现的人名属于某个时期,从而确定青铜器的年代。

    以上对青铜器断代的意义、价值和方法进行了总结,欢迎批评讨论。

    观点及文献来源:

    1.刘正著,《金文学术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12月。

    2.郑春兴主编,《中国青铜器宝典》,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05年6月。

    8、你觉得中国教育、教师会出现断代吗?

    教师从没有出现过断代,现在更不会出现断代了。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人才真的是短缺,能有个初中、高中毕业就很不错了,那么困难的时期,教师都没有出现过断代。

    那个时候,特别在农村,小学毕业生教小学生,初中毕业生教初中学生的现象都是存在的,能有高中毕业生就不错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留校做教师的也太多了,本科毕业的教师,教本科生,那时候人才短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也挺过来了。

    在以上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教师都没有出现断代,在当今的社会,大专、本科毕业生满街扫,硕士研究生不稀奇,博士毕业到处有,人才太多了。

    现今的大专、本科毕业生都在忙着找工作,甚至硕生毕业生都在找工作,有学历的人无处不在,怎么可能会出现教师断代呢?

    有这种想法的人太杞人尤天了,当今的社会,具备做教师的人才太多了,因为人才多,只会让教师职业竞争激烈,要求更高。

    所以,中国教师断代的情况不可能发生,也绝对不会发生,而且永远也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