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税(加税怎么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加税怎么算?
从 中国现行税制看,附加税包括两种:(1)是根据正税的征收同时而加征的某个 税种。这种作为税种存在的附加税,通常是以正税的 应纳税额为其征税标准。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以 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的税额作为计税依据的。(2)是在正税征收的同时,再对正税额外加征的一部分 税收。这种属于正税一部分的附加税,通常是按照正税的征收标准征收的。如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同时征收的地方所得税,是附加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按照一定比例( 应纳税所得额的3%)加征的税收,即为此种附加税。这里的地方所得税实际上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一部分。我国现今附加税的征收,通常都有税法指明的特定目的,如增加 社会福利、发展教育以及满足 地方政府的财政需要等。
其中教育费附加以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简称“三税”)为计征依据。凡缴纳“三税”的单位和个人,都应依照规定缴纳教育费附加。纳税人应在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三税”的同时,申报、缴纳教育费附加。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海关进口产品征收的消费税、增值税,不征收教育费附加。
1、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当月销售收入10000元,则你应该缴纳增值税为[10000/(1+4%)]*4%=384.62元应交的附加有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由于你所处的地域不同,比例不同,假如城建税税率为5%,教育费附加费率为3%,则你应缴纳的城建税是384.62*5%=19.23元,教育费附加是384.62*3%=11.54元
2
/3
2、一般纳税人。
当月销售收入10000元,则你应该缴纳增值税为[10000/(1+17%)]*17%=1452.99元(不考虑进项税,如果考虑进项税就再减去进项税才是应该缴纳增值税),则你应缴纳的城建税是1452.99*5%=72.65元,教育费附加是1452.99*3%=43.59元
3、缴纳税率:
1、增值税按销售收入17%、4%(分别适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
2、城建税按缴纳的增值税的7%缴纳;
3、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增值税的3%缴纳;
4、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增值税的2%缴纳.
2、为什么有的朝代末期明知道加税会引起造反还要这么做?
历史上各个朝代末期,都会出现税赋加重的问题,至于为什么这些朝代的统治者在明知道“加税”的政策后会引起造反,还要执意加税,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加形象地分析其原因,我就举我们比较熟悉的“唐”、“北宋”、“明”、“清”四个朝代来举例子。
一、唐朝-末期的“加税”及其灭亡:唐朝实行“两税法”,它的正式颁布是在唐德宗建中元年,实际提出者是时任宰相杨炎。所谓的“两税法”,理解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自唐朝初期开始,分为了地税和户税,“两税法”就是合并二者,并统一各项税收后制定的新税法。
因为“两税法”分“夏、秋”两个季节,分两次征收,所以被称为了“两税法”。
很显然,在这样的分配制度下,国家的税收有了增加,但是百姓的税收负担加重。到了唐朝末期,各种新增税收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分配和管理税收,出现了“两税三分制”,从而细化了税收分配制度。
在元稹《全唐文》中,对此有着详细的记载:
“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曰上供,二曰留使,三曰留州。皆量出以为入,定额以给资。”意思就是是所有收上来的税收,留一部分给地方政府,然后拨一部分给军队,所剩下的都是归于国家,上交国库。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唐朝中央政府,对于财政还是把控很严格的,除了必须留给地方政府和军队的外,其余都收归国库。
但是这也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留给地方政府的,够不够地方政府花。大家也知道在唐朝时期,各路藩镇节度使都有着很高的权利,他们作为一方军政要员,掌握着很大的权利。有了权利,他们就会大肆使用,一点不客气。所以在唐朝末期,那些节度使为了扩充自己的地盘就会耗费大量的金钱去扩军。但是为了不让唐朝朝廷知道自己的异动及野心,这些庞大的支出又不能如实告知朝廷,于是地方藩镇就会在朝廷税费之上再额外收取附加的一些税。
结果就是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日子过得无比艰难。而唐朝中央政府,也不是省油的灯,知道地方藩镇的小九九,本着与其被地方政府搜刮完还不如自己也搜刮的精神,也开始逐年增加百姓的赋税。这样,从明处和暗处,百姓的税费被双重增加。
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唐帝国瓦解。
二、北宋-末期的“加税”及其灭亡:北宋时期,基本上沿用了唐朝时期的“两税”法,不过北宋又新增了“丁税”,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人口税。这样的话,人口众多的百姓,出了“两税”外还要交丁税,而且家中每新增一个人,就得新增一份“丁税”。这样的话,百姓的负担又有所加重。
我们都知道,北宋是比较富裕的朝代,但是富裕也架不住过重的税收。到了北宋末期,贪官横行,可以说八成以上的官员,都在忙于经营自己的生意或者贪污税款。这样,经过一层层的盘剥,有时候,交至国库的税收竟不到原有数目的三成左右。
这还不算,从北宋的统治者宋徽宗起,朝廷上上下下都过着奢华的生活,支撑他们奢华生活的便是每年的税收。所以,眼看每年的税收不足以支撑北宋统治阶级奢华的生活后,他们并没有想着怎么去查被贪污的税款,而是进一步加大的税收的额度和收缴力度,甚至动用了武力,百姓怨声载道。
再加上,北宋末期,金国南下,多次袭扰,打一次北宋就筹钱赔款,买一时的平安,这些钱都是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税收。但金国人的贪婪是没有限度的,最终经过“靖康之乱”,金国直接攻占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并以此为要挟获取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整个北宋被搜刮一空,直至北宋灭亡。
从北宋末期的加税可以看出来,北宋朝廷对于加税可能引起的百姓造反并不十分担心,他们更加担心所收的税款能够满足自己的奢华生活,以及是否能够足够向金国人埋来片刻的安定。这样的朝代是没有希望的,最终北宋被金国所灭。
三、明朝-末期的“加税”及其灭亡:说起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其实并不是后金的崛起及清军的侵入。本质原因,其实就是财政危机,要是明朝政府很好的解决了财政危机,但就后金而言还没有实力能够灭亡整个明朝。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还有“闯王李自成起义”和“天灾”吗?其实仔细看这两个因素就会,看出来其本质还是财政危机。先是有了明朝末期各种天灾,蝗灾、旱灾、水灾不断,农民没了收入,别说交税了,就连家中几口人的粮食都成了问题。
此时的明王朝,但凡是有一些能够解决财政危机的大臣,如果迅速拨款给灾区,开仓放粮,接济受灾百姓,至少确保人们不被饿死,那么“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就压根发生不了。原因很简单,李自成就是打着为农民谋口饭吃的旗号,发动了起义。归根结底,还是经济问题。
明朝末期,统治者为了镇压各处的农民起义,派出了大量的军队,自然也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国库没钱,就得向百姓加税,来获取更多的金钱。要说,这明朝的税,其实在历朝历代一来,本是不高的,哪怕是到了明朝末期,其实也不算高。但是正是因为如此,百姓已经习惯了较低的税,明朝政府每一次的加税,都会让百姓造成较大的心理抵触,反抗情绪眼中。
要是风调雨顺时期还好,还偏偏在天灾不断的年间,所以百姓最终就受不了,纷纷开始加入起义军,公开反抗朝廷。
所以,在明朝末期,统治者是怕因为加税而引起百姓反抗的,但是他又没办法。不加税,就没有钱去镇压百姓起义,更没有钱去反抗崛起的金国,所以加税就成了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险招”,只能奋力一搏,结果最后输了,先是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后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四、清朝-末期的“加税”及其灭亡:清朝末期,就更不用说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各项大事,活活把大清朝的国库给掏空了。战败了,自然就又要割地赔款,国库中的钱都掏空还不够赔款,就又得向百姓加税。
与列强签订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赔款项金额巨大,到1901年清政府签订的的《辛丑条约》,约定清朝政府要支付连本带息9.7亿两白银。到了1902年,清政府各项赔款和使得每年需支出约4700万两白银。但是,哪怕是“康乾盛世”的康熙时期整个清朝政府一年的的财政收入也不过3000万两白银。
这巨大的财政缺口,怎么弥补?不交,列强的军舰的炮口就会对准皇宫。所以,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清政府加了了各项税赋的征收额度和频率。
例如,清朝咸丰帝时期,在于太平天国争夺地盘的时候,又新设立了一种新的税,叫做“厘金”,说白了就是过路费。清军在各路交通要道设置管卡,过路的商人都要交一定的“厘金”才能通过。可见,连过路费都收了,清朝末期的加税行为有多么严重。
最后,经过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创后,清朝最终在革命党人和列强的双重打击下灭亡。清政府也是知道加税会引起人们抵抗,不过他们认为没有那么快,他们始终将首要问题放在了镇压太平天国和割地赔款上。
回答感悟:通过分析上述历史上四个主要朝代末期的加税问题,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无论是“唐”和“宋”,还是“明”、“清”,他们的统治者都清楚的知道“加税”会引起造反,但是他们认为那都是可控的,至少对于他们统治地位的威胁没那么快。所以,他们依然选择了加税,然后意图用加税得来的款项武装军队,再反过去镇压农民起义。
所以,不是他们不知道“加税”的后果,而是他们过于自大,忽视了“民可载舟亦能覆舟”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不尊重百姓的统治者终究尝到了覆灭的苦果。
3、你认为演艺行业是否应加税?
加税也解决不了这个行业的混乱!
4、如果美国对沙特原油加关税会怎么样?
不得不说在美元体系下,对原油加关税对沙特确实是一记杀招,其实美国根本用不着这个风险较高的的手段,沙特很多的账户都在美国境内,美国只要冻结这些账户,沙特就回叫苦连天,相对加关税我感觉这个手段还不是太决绝。
一旦有一天对沙特石油加征关税,无非两个结果,一个沙特乖乖缴枪,另一个沙特就要寻找其他货币结算石油(当然沙特现在对我国就是用人民币结算石油的),这样一来肯定会打击美元在全球货币中的地位,另外沙特也很有可能继续破罐子破摔,加大石油产量彻底拖垮美国页岩油,美国石油公司引发破产潮,而页岩油的背后则是银行业,会不会再次出现2008年的局面就不好说了。
这种一败两伤出现的可能性虽说不大,但是也不能不考虑,眼下沙特的石油价格战似乎已经有所缓和,有消息称沙特开始呼吁欧佩克以及非欧佩克国家展开会议,商定当前因疫情带来的石油需求锐减,一旦消息属实,国际油价或要迎来反弹行情,最为重要的是世界能源格局再次重组,美国已经拉俄罗斯入伙,沙特的加入恐怕石油的定价权要彻底被三大能源国把控,届时国内油价也要终结地板价模式,2020年的第一次油价上涨就要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