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税率(退税金额怎么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退税金额怎么算?
2019年开始的新个税计算方式中,采用了全年累计综合收入计算方法。每个月可以有5000元的免征额度,以及每个月可以享受指定申报的专项扣除免征额度。这些也许要根据期数来累计。
公式: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累计收入 - 累计减除费用 - 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预扣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费用单里累计收入的数字就是该员工当年度累计收入
费用单里的累计税额就是该员工当年度累计税额
累计减除费用 = 5000 x 当年累计月数
这是新个税计算公式,对于普通工作者来说,有哪些情况来判断你是否会产生个税多退少补呢,通常来说有下面几种
1 没有及时申报专项扣除,也就导致累积专项扣除金额小于实际值,到底多预缴了个税
2 年中更换过单位,不同单位间无法正确累积全年总收入,导致少缴纳个税
3 稿酬 劳务报酬等收入根据相应规定提前缴纳个税,需要年终汇算清缴重新计税,一般情况下会产生退税
综上来说
把2019全年所有的收入重新计算一下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累计收入 - 累计减除费用 - 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注意累计收入中的稿酬 劳务报酬需要按照80%计入
2、退税怎么算?
比如出口1000个产品到某国,知一个产品的成本含税价是11.7元,国内费用1200元,那么计算如下:应缴的税额=含税价-不含税价=【11.7-11.7/(1+0.17)】*1000=1700元退税额=工厂含税价/(1+增值率)*退税率=11.7/(1+0.17)*1000*9%=900元减掉退税额后才是你实际交的税额:实际应邀的税额=应邀税额-退税额=1700-900=800元实际总成本=10*1000+800=10800元我这样说不知你明白没?
3、个人退税退的越少说明什么?
税退得少的原因可能其实还比较多,我试着分类说明一下。
但要注意的是,退税多少与年度收入没有特别的关联,就算是年收入千万的人,由于他们之前预缴的税款与年度汇算的税款一致,也会出现退税很少的情况:
第一个可能性是说明个人月固定工资收入确实较低。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月工资固定收入只有5000元的人,每月根本不需要预扣税款,到年度汇算时,由于之前都没有交过税,自然也没有退税了。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月工资收入,且每月必须是固定,不能是忽高忽低的。如果其中一个月收入畸高,就会出现扣税的现象。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取得的是1万元工资收入,但后续10个月都是4000元,那么很可能第一、第二个月就要预扣税款,其余各月都不需要缴税,到年度汇算时,由于年度总收入只有6万元,按综合所得的税率表根本不需缴税,但之前已经预扣了税款,就会出现有退税的现象了。
第二个可能性是说明收入的性质主要是工资薪金。
根据预扣的规定,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扣税率是20%,与年度综合所得的税率表有较大差异。
因此可以想象,如果在年度中间获得一笔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大概率要按20%的规定预缴税款,导致年度汇算时预缴的税款和应缴的出现较大差异,就会出现退税较大的现象。
相反,如果收入的性质主要都是工资薪金,到年底时预缴和应缴一致,根本就无需退税了。
第三个可能性是说明年初专项附加扣除(主要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租金支出、赡养老人部分,但不包括大病医疗支出)填写比较充分、完整,没有出现年底时再次补充、修改的情况。
第四个可能性是说明了你比较健康,没有大病医疗支出。
按照目前规定,大病医疗支出的扣除是在年度汇算时填报,因此,一旦填报后,你的退税就可能增加,因此可以想象,你退税少,就可能是没有相应的大病医疗支出。
第五个可能性是说明你从年初到年末一直都在一间公司工作,没有出现待业、停职或者转为自由职业等情况。
因为一旦你中间离职了,公司没有为你扣除每月5000元费用、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等,到年度汇算时,你需要自行补充相应数据,就会出现相应退税的可能了。
第六个可能性是年度中间没有出现符合规定的公益捐赠。
由于符合规定的公益捐赠可以扣除的,会直接影响你的退税,因此也可以想象,如果你没有发生过公益捐赠,导致预扣的税款与年度汇算一致,那么退税自然就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