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扩张(欧洲历史上,为什么沙俄向东扩张轻而易举、与向西扩张却无比费力?)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欧洲历史上,为什么沙俄向东扩张轻而易举、与向西扩张却无比费力?
我们一直认为是1840年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来到东亚,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屈辱历史。
实际上中国的科技发展在明代已经远远的落后于西方了,我们可以从明代来自于西方的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先进的科学理论,以及一些工业产品就可以明显的看出西方科技发展大大的先进于华夏。在明代的万历年间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就把世界地图和时钟等带到了中国。可惜根本没有引起国人的警觉和重视,还是以天朝自居浑浑噩噩狂妄自大。到了1644年清兵入关,除了对汉人特别的加以防范之外,几乎全盘接受同化了汉文化。
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从世界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新东西乏善可陈。后来的康熙大帝在现代也好像被吹捧评价得有点过头,实际上只能说康熙作为一个帝王还算勤勉,不算昏庸而已。满人在1644年入关之后也与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王朝一样,重新循环重复封建王朝,根本没有世界眼光和新的建树。而与康熙几乎完全同时代的沙俄国王彼得一世,在1689年推动了俄罗斯历史上的,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
通过对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彻底改革,学习一切西方的科技文化使俄罗斯完全西方化,使这个地处欧洲的农业国家迅速崛起。而当时西方的科技和军事已经大大的先进于华夏,在老牌列强还没有来到中国之际,俄罗斯利用欧亚大陆相连之便,在十七世纪末年开始越过乌拉尔山向东进行侵略掠夺。俄罗斯崛起后先也是在欧洲与邻国大打出手,在彼得一世时代就与瑞典、波兰和奥斯曼等进行侵略战争。通过侵略扩张沙俄获得了大量的好处和利益,从瑞典夺取了彼得堡等大片领土,使得今天的瑞典变成了一个小国。同时也侵略占领了波兰和土耳其奥斯曼的大片领土。
但是沙俄在欧洲的侵略战争遭到的抵抗是非常的激烈,付出的代价也很大。而从乌拉尔山往东则是显得没有激烈的战争,抵抗也不多规模也不大。因为西伯利亚地处北极,在自然环境下是苦寒之地。人烟稀少,所以沙俄在东侵扩张的过程中,很少没有遇到欧洲国家一样的强敌厮杀。这样沙俄就很容易的侵入亚洲部分,很快的遇上了大清王朝。其时的大清已经完全是外强中干,并且坐井观天对世界的认识都比较模糊。还以天朝自称视外来的侵略者为蛮夷,沙俄开逐渐侵入大清的侵略者人数并不多。清王朝开始还能抵抗,后来就渐渐的力有不支了。
主要的原因是别看沙俄在欧洲还不是最先进发达的国家,但是沙俄的科技和军事是欧洲化了,大大的先进于清王朝。沙俄已经通过改革学会了西方工业文明,而清王朝还是清一色的小农经济社会。沙俄所使用的军事装备武器也是完全领先于清王朝,欧洲人已经把当年蒙古人西征带到西方的火药,制造出步枪和大炮。而华夏还是在固步自封没有进步,清王朝还是满足于大刀长矛式的冷兵器。欧洲经过不断改进的热兵器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所有兵器,这是亚洲人及清王朝没有办法对抗的。
是西方的工业文明打败了东方的农业社会农业文明。这就是沙俄向东侵略扩张时,没有遇到强劲的对手。直到日本明治维新全面西化后崛起强大,沙俄遭遇到日本人才有了现代意义的俄日惨烈战争。
2、沙俄在欧洲战力一般,为何在远东扩张这么快,占领这么多领土?
首先且不说沙俄在欧洲的战力是一般还二般,其实沙俄在欧洲的战力还是可以的。那为何沙俄在远东扩张这么快,占领这这么多领土?先扒拉历史,再说原因。俄罗斯族属于东斯拉夫人,大约在1万前左右,古斯拉夫部落生活于生活于亚洲西部与欧洲接壤的地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逐渐迁移到了东欧地区。在以后的几百年间,斯拉夫人并没有发展成为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而是逐渐形成了西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西斯拉夫人包括现在的波兰族、捷克族、斯洛伐克族等,南斯拉夫人则包括现在的塞尔维亚族、黑山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保加利亚族等,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等。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被罗马人看做野蛮民族,相对于罗马人比较落后。公元8世纪,斯拉夫人广泛分布于中欧、东欧、南欧的大部分地区,斯拉夫人在其所居住的地区逐渐形成了各个民族和国家,俄罗斯人就是其中的一支。
俄罗斯人起源于东斯拉夫人中的罗斯部落,公元9世纪时,在今乌克兰基辅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国,基辅罗斯国也是现在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前身。从11世纪中期起,基辅罗斯陷于封建混战,陆续分裂为十几个公国。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开始了第一次西征,陆续征服了中亚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在公元1223年,蒙古人打败基辅罗斯各公国的联军,之后就留其长子术赤在那里镇守。其子拔都在1240年占领基辅,随后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建立了金帐汗国,是蒙古的当时的四大汗国之一。
当时罗斯各公国就处于金帐汗国的统治之下,当时的东欧大平原和东南欧大草原都是森林和草原,虽然建有邦国,东斯拉夫人和生活在中亚的突厥人一样都是属于游牧民族,同一特性的民族更容易发生通婚和混血,当时的蒙古人和突厥人已经发生了大量的通婚。而离金帐汗国统治中心较近的基辅罗斯东边的公国如莫斯科公国就和蒙古人发生了大量的通婚,据说现代俄罗斯人中有30%的蒙古基因,很多俄罗斯人都有一副东方人的面孔,而后来在基辅罗斯西边形成了的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则混血较少,白就是纯粹的意思,白俄罗斯人就是纯种罗斯人的意思。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蒙古人获得了独立,后陆续统一了东北罗斯,在1613年建立了俄罗斯帝国。
在注入了蒙古人的扩张基因后,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蒙古人获得了独立后,沙俄就此开始了强力扩张模式。当时的莫斯科公国还是个内陆国,不仅是要领土扩张,还急于获得出海口。在北边,那就是北冰洋了,到了北冰洋沿岸,最多也就是再占领北冰洋里的岛屿,还能咋样,总不能在北冰洋的冰盖上建立居民点吧,北冰洋沿岸到处是出海口,但是实在太冷,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冰封雪冬的,打个鱼都很困难,怎么出海。
在西边,1700年,俄国联合丹麦、萨克森、勃兰登堡、波兰和立陶宛组成北方同盟一起攻打瑞典,北方大战开始,北方大战直到1721年才结束持续了近20年。1703年,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后扩建为城,圣彼得堡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个岛屿及河漫滩组成,现在是俄罗斯最大的海港,在这里进出西欧东欧北欧都极为方便。1721年,俄罗斯终于打败瑞典,取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为了守住这个出海口,1712年,彼得大帝毅然决然地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直到1918年,俄罗斯才将首都重新迁到了莫斯科,并且在圣彼得堡俄罗斯建立了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然而能打败当时的强国瑞典已经十分不易,当时西欧和中欧已是强国林立,俄罗斯没能继续西进。
在南面,1299年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建国,从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断扩张,1453年,第七任苏丹穆罕默德二世(1451年-1481年在位)率军攻克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东罗马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从此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1721年,彼得大帝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的皇帝”的头衔,正式称皇帝,从此以后的俄罗斯正式国号为“俄罗斯帝国”,并延续历代沙皇的扩张政策。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开始正面交锋,在彼得大帝亲政后终于爆发战争,并且在以后的时间了进行了数次较量,互有胜负,总体来说俄罗斯帝国占了便宜,控制了黑海。
但是在东方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中亚地区的小国无力抵抗俄罗斯,广大的西伯利亚和远东都是天气寒冷人烟稀少,但是并非是无主土地。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俄国成为沙皇国,伊凡四世在位期间灭掉了蒙古鞑靼人的喀山汗国,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力量强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为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脉吞并地域辽阔的西伯利亚扫平了道路。当时的乌拉尔山脉以东面积最大西伯利亚汗国人口只有约20万,俄罗斯仅派遣出一支800余人的小分队就打败了西伯利亚汗国,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灭亡。俄罗斯处于欧亚的交界地带,后来的东方强国大清经历了康乾盛世后又急剧衰落,沙俄又在东方得以侵占更多的土地。
3、为什么金国、辽国、西夏,三个国家没有像蒙古一样把领土扩张到欧洲呢?是因为实力不够吗?
1211年初,蒙古高原上如往年一样,天寒地冻,草木稀疏,草原上牧人习以为常,像这样的天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从女真人南下那时,草原上的天气就好像再也没有变好过。草原上日渐匮乏的生活物资,让游牧民生存艰难,他们必须铤而走险,去抢夺长城以南的生活物资。女真人已经提前一百多年出发了,现在他们已经全部汉化了。如今,轮到了蒙古人了。
(为了生存,勇士们前进)
刚刚诞生不足5年的蒙古汗国,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压力,虽然成吉思汗早就打定了主意要打大金国的“草谷”,但是不足百万人口的蒙古小国,要对之前拥有雄兵百万的宗主国——大金国发动战争,成吉思汗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为此,成吉思汗准备了5年之久,前后三次(1205、1207、1209)出兵西夏,迫其臣服, 先剪除金朝的一翼,也除掉了攻金的牵制力量;扫除境外残敌,以保障后方的安全;招纳为金守卫界壕的汪古惕部,使阴山以北地区成为攻金的基地;策反金军内部,招纳金戍边官兵为内应;利用商人、使节等刺探金朝的情报,麻痹金军。
在这年初,蒙古人在斡难河畔再次开了库里台大会,正是决定对金开战。蒙古人的动员效率很高,很快就组织起了一支10万人的大军。女真人的实力不弱,小国崛起的蒙古打的并不容易,成吉思汗情急之下甚至一度昏厥。野狐岭一战,金国大军全线崩溃,蒙古人得以撕开金国的长城防御体系,进入到长城以南,大肆劫掠。直到1212年秋,成吉思汗在攻打西京(大同)时中箭受伤才班师。
(草原上的阴云:蒙古骑兵)
蒙古的骑士们回到草原后所看到的情景与出发前截然不同,往常时间,此时都是蒙古人“窝冬”的节令,草木早已枯萎,大地一片肃杀。那年的秋天却还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草原,天气突然变得温暖湿润了起来。当“老营”里的女眷们迎接出征归来的将士们时,她们向这些蒙古骑士说起了天气突然好起来了。
蒙古高原从极度干旱变成了极度湿润的气候,这创造了很不寻常的草原生产力,导致马匹数量增多,草原游牧民的日子不再那么艰难了。可是,已经形成国家组织形态的成吉思汗,对于草原民族的命运的认知,却远远高于这些普通的游牧民。隔年,当他再一次利用民族大义的名义组织起三路伐金之战,他站在居庸关长城的城墙之下,看着山脉下的城池烽火连天,对他的将士们如是说道:“如果哪一天草原上的骑士们也住进了这些泥土磊起的房屋时,蒙古人的灭亡也就在眼前了。”
(蒙古人突破长城防御体系)
为此,草原上借由温暖湿润的气候提供的丰富的战略物资,加上极有进取心和侵略成性的领袖,使得蒙古帝国的扩张动力一直很旺盛。他们所到之处,摧毁城市,毁灭文明,将大片的良田都变成牧场。因为他们要让蒙古人一直都保持着游牧的生活习性,避免他们重蹈女真人汉化的覆辙。
可是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实力太强大了,尽管成吉思汗几次作战都取得了胜利,但是也付出了很大的人员伤亡,而且金国的潼关防线异常牢固,蒙古人的屠杀也激起了金国境内各族人民的愤慨,纷纷站在了大金的旗帜之下,共同应对蒙古人的入侵,这使得蒙古人攻灭大金国的军事行动面临很大的困难。
蒙古人的商队带来了丰厚的贸易利润,这吸引了成吉思汗的注意力,于是蒙古人开始了第一次西征,远征花剌子模,借以加强蒙古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最终灭金打好基础。成吉思汗的运气无疑是很好的,1219年他出发时,整个漠北草原都是温暖湿润的气候,他的大军没有遭遇到太多的补给压力。他所面临的敌人号称强大,却各自为政,最终被他各个击破。除了在八鲁湾之战时损失了些兵马,这次西征给了蒙古人更多的财富、人口、兵力以及彻底毁灭金国的信心。
最后,蒙古军历经23年,从成吉思汗、拖雷、三子窝阔台汗,一共分四个阶段,最后还通过联合南宋才并吞了大金国。蒙古人灭金的历程并不顺利,其中大昌原之战时,8000蒙古铁骑还被完颜陈和尚的400忠孝军击溃,死伤惨重。
(大昌原之战蒙古人损失惨重)
金国的惨痛结局,并没有阻止蒙古人的侵略步伐。来自遥远的南俄大草原的部落的袭击,让已经报了国恨家仇的蒙古人再次惦记起西方的财富。窝阔台时代,他们以蒙古人征服世界是长生天赐予的“昭昭天命”为由,不停地向西方扩张,这就是黄金家族第三代人主导的“长子西征”。这些人成长在蒙古人烧杀掳掠的战争岁月,对于战争毫无人文底线,动辄屠城,甚至用到了细菌战(黑死病据说与蒙古人发动细菌战有关),因此整个西方世界一片哀鸿遍野。如果蒙古人攻灭大金国、花剌子模还能在道义上站得住脚,那么“长子西征”就是赤裸裸的侵略和杀戮了。
蒙古人带着东方的科技和诡异的战术来到了小国林立的欧洲,这些中世纪的骑士国度几乎没有什么抵抗能力。蒙古人以12万人的总兵力,消灭了欧洲60万人的大军。整个欧洲有组织的抵抗已经基本都被摧毁,在罗马和维也纳的城墙上已经可以看到蒙古人斥候游击往来袭扰的警报狼烟。按照蒙古人的习惯,他们的主力部队就在200公里的范围。欧洲人战战兢兢地在胸前划着十字,躲在巨大的城门后面,祈祷着让这些来自东方的魔鬼立刻去见上帝。
(长子西征是赤裸裸的侵略)
窝阔台离世的消息及时地传到了欧洲前线,蒙古人撤兵了,欧洲因此躲过一劫。
叙话至此,那么金国、辽国、西夏三个国家建立时间比起蒙古国,要早的多,为什么他们没有选择向西方扩张呢?
在辽、北宋、西夏对峙时期,刚好处于气候严寒时期,辽国和西夏的国土能够提供的物产不多,因此他们与北宋的战争,多以争夺生活物资为主要目的。自北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以后,气候又急遽转寒,江淮一带漫天冰雪的奇寒景象再度出现,五千年来的第三个小冰期入侵中国,长安、洛阳一带再唐朝以後可以种植的柑橘等果树全部都冻死了,而淮河流域、江南、长江下游和太湖皆曾经完全结冰,车马可以在结冰的河面上通过。北宋此时,恰恰处于上升期,堪堪抵挡住了辽国和西夏的攻势,并且通过岁币短暂维持了和平。西夏和辽国的本土内的经济并不见好,草原能够提供的物资不足以支撑他们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而且三国鼎立,任何一方发动倾国远征,都必然引起其他势力的觊觎。
(北宋、辽、西夏三足鼎立)
当女真国崛起后,他们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当然也是被生活所迫,严寒的天气已经让人无法生活下去,而契丹人的剥削和压迫深重,女真人奋起反抗。女真人几乎是在瞬间就击垮了辽国和北宋,入主中原,成为了东亚第一军事强国。当女真人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中原地区的物产已经足以让他们生活无忧了。他们对遥远的西方的印象一直都是萧条肃杀的草原,远没有中土富庶。女真人为了彻底消灭作为政治对手的契丹人建立的西辽,也曾经派兵远征,结果难以横绝大漠,损兵折将,从此对西方兴趣索然。
(西辽也是西方一大国)
所以,并不是因为契丹和女真人建立的国家实力不够,而是当时的国际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他们对劳师袭远缺乏兴趣。辽国贵族耶律大石带着万余人西征,尚且在西方建立起西辽,延续辽朝的国祚,于此就可知,在漫长的中世纪的岁月,来自中土地区的力量都是呈碾压优势的,不管是科技、经济、还是军事。之所以只有蒙古人成功地闯出沙漠,走向了世界,多少都与气候转暖使得草原能够提供大量的物产,以及当时他们的对手都到了腐朽不堪的阶段有关。
4、为什么西方文明极有侵略扩张性?
首先感谢头条君邀请!
个人认为西方文明之所以更具有侵略性有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
1、西方自古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奴隶制为主,对土地、女人以及他国文化的全方位掠夺,这是奴隶制度下标准过渡时期,而作为对比的古代中国东方文明:
一则是地理因素,本身就处于比较封闭也就是相对安全的环境下。
二则是当时古代中国的主要外来对手就是北方游牧民族。
三则是中国文化自古提倡的礼仪之邦、用文明教化四方的传统。
所以在扩张性侵略性上就缺乏对外扩张的欲望。相反的则是西方文明,自罗马帝国崛起之时,就已经是不断不断的扩张,而且无一例外,每位罗马皇帝,都是战争的发动者。
这也导致了西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激烈的兼并战争、加速融合,虽然在制度上、经济上开始很长一段时间,落后于东方,可是他们在到了海洋时代的来临,就开始大规模以移民的方式,殖民自己能发现的所有土地。
1、毕竟西方文明,在十五世纪前,一直没有大范围能力来对全球进行扩张,其次是西方文明的特征本身就是带有着强烈的掠夺性、侵略性,加上西方文明曾多次受到外族的入侵,以至于罗马最后分为东西罗马最后只剩下了拜占庭帝国。
2、一直到西方文明,在大航海的背景下,西方文明的强势就越发凸显出来了,虽然东方文明依然很强大,但是就对外扩张性上,还是不如西方文明那么有特征性,而历史也决定了,当一个文明的强势主要还是在于对其他文明的吸引力、影响力以及改造力上更是突出,虽然曾经的罗马时代也曾扩张,但是并未对整个世界产生扩张性的影响,其次更是扩张的范围很有限。
3、另外就是,西方文明在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后,提倡的个人主义精神、承认个人的合法性、容纳个人,这样就利于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新秩序,而殖民者们也将这种影响逮到了殖民地上,从而将其侵略性的文化传播在世界各地。
4、其次就是西方人在十五世纪后,与中国文明提倡的礼仪之邦不同,他们更提倡个人英雄主义、冒险精神,这是他们个人成熟的一种标志,而这种冒险精神则将他们的扩张性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上。
总结:综合上述所列,不难发现为何西方文明在到了近几百年来,能得到如此大规模的扩张性,这说明什么!自然说明了一个文明的本质特征以及它在这种特征影响下越来越成熟的文明导致它们不断的在财富、土地等等的诱惑下,配合自己的国家冒险精神、个人英雄主义将这些不断的无限放大,最终导致了西方文明大扩张时代的来临,以至于几百年前的世界,到处都是西方人建立的殖民地,而且他们从某个方面而言,也加速了世界几大地区的联系,这也是他们做的一点好的!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可能说法上不够严谨,但大致就是如此,希望头条君能采纳!欢迎大家若有不同的意见欢迎交流、讨论或者点评!
5、欧洲等国强大时只是殖民扩张而不是扩张领土,为什么沙俄要割走土地?
英法是欧洲国家,海权强大,有强大的海军。他们因为在欧洲的扩张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不得不扬帆出海,到处寻找殖民地,用以增强国力。
俄国是欧亚大陆国家,传统陆军强国,征服活动都集中在周边,如同滚雪球一样。俄国所面对的势力,都处于衰弱期,不管是西方的土耳其,还是东方的清王朝,或是中亚的伊朗等地,俄罗斯遇到的阻力比较小。
俄罗斯虽然建设有海军,但是在远洋与英法等海军强国作战,俄国海军还不具备足够的实力。因此俄国人的殖民地策略就显得很务实。
英法比俄国提前100多年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他们占领殖民地的目的即是为了他们国家的工业提供原材料和商品倾销市场,带有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色彩。
俄国,传统上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帝国,生产活动严重依赖土地和农奴。经济体制的不同,让俄国人对发动战争的目的格外纯粹,获取土地,开荒种地,也由此,迁徙过来大量的本族人口,一旦占领了,就形成了事实占有和人种更替。
英法更像是商人,殖民地属于外包工程,英法的殖民政策,短时间内符合资本主义利润最大化原则。俄国更像是地主,有了土地,就要占住,土地产出是其补充战争消耗的最有效手段。
谁也没想到,200年后民族主权国家兴起,英法殖民地纷纷独立,而地主家的俄国,则划拉起一大片土地,直到现在,还是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6、德国挑起两次扩张侵略,欧洲都选择原谅,为何对俄罗斯没那么宽容?
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却依然可以获得欧洲国家的原谅,这是因为德国是他们同族类普鲁士精神和纳粹思想又得到彻底清算,而俄罗斯因为是非我族类又始终威胁着欧洲国家的安全因此至今被欧洲国家排斥。
我们知道德意志人其实就是日耳曼民族而广义上英法等国家的主体民族也是日耳曼人的混血后裔,因此许多欧洲国家可以说和德意志人是同宗同族属于是同族类关系,要知道现在的英国王室其实就和曾经的德国汉诺威王室有着血缘关系,总得来说因为德意志人和欧洲许多国家都是日耳曼人后裔因此关系上天然就比较亲近。
虽然后来一战和二战期间德意志人给欧洲许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可是对英法等同泛日耳曼人国家还是相对比较友好的,在加上二战后德意志人的普鲁士精神和纳粹思想得到了彻底的清算,现在的德国已经对其它欧洲国家不在是安全上的威胁了,而且德国还用巨额战争赔款和真诚一跪安抚了其它国家。
再有德国反而是它们抵御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威胁重要的力量,因此德国不仅得到欧洲国家的原谅还成为了欧盟领头羊,导致有人已经惊呼德国已经用经济统一了欧洲达到了自己一战和二战用战争未能达到的目的,当然为此德国也背上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这对德国究竟是好是坏还不好说,不过就目前而言德国获得了广阔的市场得到的好处显然更多。
而俄罗斯人属于东斯拉夫人还混有大量的蒙古鞑靼人血统,因此在历史上就被欧洲国家视为非我族类的野蛮民族,俄罗斯民族的扩张性又加剧了这些国家的敌视和恐惧,沙俄帝国欧洲宪兵和苏联钢铁洪流的形象让许多欧洲国家至今心有余悸,因此欧洲国家不排除俄罗斯那才奇怪呢。
事实上直到现在俄罗斯依旧是许多欧洲国家安全上的一大威胁,对此克里米亚被占领的乌克兰可谓是最感同身受了,当然这和乌克兰自己作死有很大关系,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也无不对美军进驻翘首以盼,这些都说明了这些国家将俄罗斯视为了自己安全的最大威胁,因此出于现实的安全考虑这些欧洲国家也普遍排斥俄罗斯。
7、近代西欧殖民主义扩张与沙皇俄国殖民主义扩张,有何差异之处?
朋友,我不是不想答,是我真不知道,去百度搬,还太累,我年龄大人,可怜下我吧!
我们国家自己的亊没整明白,扯什么沙皇呀?幼稚!不想用你接受不了的语言刺激你。
8、一战前德国为何要放弃大陆战略,扩张海军?欧洲均势打破了吗?
在国际关系中,一个政治权力实体(主要是主权国家)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国家战略以及表现出来怎样的措施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分析路径可供参考。一般来说国家所采取的战略取决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或者说背景,往大了说就是国际政治权力格局,这也可以说是外因或外部制约因素;二是,其国家实力的变化,这是内因,也是内部制约条件。而且按照主流现实主义理论观点看来,这还是主要因素。然后这两种因素综合作用起来就是衡量国家利益的条件。就像摩根索所说的:“以权力界定的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的本质特征”。而国家利益往往是判断一国战略的指向标。根据这么一个逻辑前提,我们就可以试着来解释题主的这个问题了。主要从三个方面解释,国家实力的变化、国际环境大背景的制约以及基于二者的对国家利益的界定。如以下公式:
国家战略=(国家实力+国际环境)*国家利益的界定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的“大陆政策”
要想深刻了解一战前(也就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的战略为何转向发展海洋战略以及发展海军力量,就不得不对在转变之前的德国“大陆政策”进行认识。
我们都知道,德国自从19世纪七十年代统一后到九十年代末,其国家政策基本上都是现代德国的缔造者之一——俾斯麦所制定的。归结起来德国这段时期的国家战略政策就是以大陆为战略要点,实行“大陆联盟政策”,也就是所谓的大陆战略。之所以采取这种政策,俾斯麦有着坚定的执着。他是公认的世界政治均势大师,是一个现实主义人物。他认为德国统一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均势,当时可谓是在英法强国中杀出来一条血路。因此刚刚新生的德国最需要的就是保住新生政权,维持德国在中欧地区的霸权。而俾斯麦认为最大的威胁就是法国,因为法国不仅在地缘上威胁着德国的安全,而且还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加上德国当时也没有实力去和老牌强国英法争夺殖民地或者势力范围,德国自己也没有殖民地。因此基于上述判断,俾斯麦认为大陆战略才是最符合新生德国的利益。基于此他亲自操作,通过缔结“德奥同盟”、三皇同盟、德奥意三国同盟、两次地中海协定、再保险条约等外交行动构筑起复杂的“大陆联盟体系”。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核心设计是:
核心理念是建立一个以德国为核心的联盟体系,孤立和打击法国,避免法国与其他大国结盟,保障德在欧陆上已取得的霸权地位。具体操作是在均势原则上联合奥匈帝国,拉紧沙俄,亲近英国,反对法国。二、十九世纪末国际环境(格局)发生重要改变,德国政策需要调整一战前的德国为何放弃大陆战略,转而采取新的战略,即发展海军,向殖民地进发呢?首先根据公式,考虑的是整个国际环境的变化。国际环境(格局)是一国政策实施的重要依托,这也符合我们传统的理念,那就是任何历史事件都要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考量。十九世纪末,欧洲乃至世界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德国所在的欧洲英法虽然还是强大,但已经相对来说了,德国相对来说此时已经不需要再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了。此时的欧洲力量变成了三足鼎立,即英法德格局,而不是原来那种德国还处于弱势地位。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强国们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后,经济、政治发展到了新阶段。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且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就是我们说的帝国主义阶段。这是最为重要的国际环境。要想在这个阶段发展,就必须垄断市场,也就是要有独占的殖民地,用来提供原料和销售商品,以及资本输出。
还不仅如此,就连远在美洲大陆的美国都站出来了,德国要是还在不改变政策,恐怕就会在这场垄断战争中失败。德国需要殖民地、需要海洋,而不仅仅是大陆上的霸权(当然这个也要)这也是美国站出来的原因。因而,十九世纪末,国际环境发生重要改变,德国的战略也应该随之调整。
三、十九世纪末德国实力的变化,引发国家战略的调整在上面我们说过,权力是界定国家利益的基石。这里的权力就是指国家实力。要说当年德国不想和英法争霸那可能大家都不会相信,而德国并没有这么做,只是保持自己在中欧的霸权。原因除了当时俾斯麦个人原因,当时的国际环境使德国没有动力外,根本还在于实力不够。但现在环境改变了,德国有了这种争霸的动力,更有了实力。
1900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仅次于美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在1880-1890年间,其资本输出增加到34亿马克,后十年再增加到46亿多马克。而一战爆发时,也就是1914年,其对外投资达到440亿金法郎,增长速度超过英法。同时,德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当时来看)也在迅速发展,如电力、机电、化工等等行业水平都超过了英法。到了二十世纪初,德国几乎在各个领域都超过了英法,实力大大增强。
在经济和生产实力的刺激下,德国的军费开支也在变化。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末期,德国军费增长了近80%,而英国为47%、法国43%。一战前德国已经拥有军火厂30多家,从业人员达18万。陆军人数也增加到开战前的76万人。虽说总量不是最大的,但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实力在增长,而传统的大陆战略还在“束缚”着德国的国家发展。于是调整是在所难免的了,德国也需要“阳光地带”——殖民地与海洋。
四、新的领导人基于国际环境和国家实力,对国家利益的界定变化了。俾斯麦在位期间德国的实力其实已经增强了不少,但是他认为德国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欧洲大陆上,维持他的大陆体系,所以导致德国的政策还在没有改变。但是新的情况发生了。
到了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崭露头角,工业实力获得了大步提升。德国的容克贵族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欧陆上的霸权,而是想要成为世界强国。
此时新上任的德皇威廉二世对俾斯麦坚持大陆政策的做法十分不满,双方产生了矛盾。最后,俾斯麦退出了德国历史舞台,威廉二世掌握了国家外交大权.他重新界定了德国的国家利益,基于现实的国际帝国主义争夺环境以及德国现有的实力,他认为德国需要出击了,殖民地和海洋霸权是德国的追求,于是,“世界政策”出台了。
以实力为后盾对外扩张,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第一步征服欧洲,继而征服各殖民地。第二步征服世界。五、为实现新的战略,德国加快海军建设,扩张海军力量既然国家战略确定了,那具体的实施工具也就改变了。在大陆战略下不需要海军,但是现在想要夺取殖民地和海上霸权,那海军就是一个绕不开的选项。于是德国加快了海军建设,缩小与英法,尤其是英国海军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德国制定的新战略矛头直接对准了英国,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德矛盾会成为一战前的欧洲主要矛盾了。
1898年,德国制定了《海军法》。规定:六年内建造11艘装甲舰、5艘大型装甲巡洋舰、17艘装甲甲板的巡洋舰和63艘驱逐舰。不仅是造舰,德国还在各方面加强海军建设。比如通过各种协会,尤其是海军协会在全国宣讲,宣扬要建设强大海军。1900年,德国又通过新法案。德国要扩大海军编制和造船计划。
根据这项法案,德国海军应拥有34艘主力舰,11艘重巡洋舰,34艘轻巡洋舰和近100艘驱逐舰。此外,还应有扩充由4艘装甲舰,3艘重巡洋舰和4艘轻巡洋舰组成的后备分舰队。由此可见,德国正在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了就是准备在将来的战争中取胜。
六、关于德国这一系列政策和欧洲均势的说明实际上德国统一后欧洲的均势格局就已经被打破了,这也是德国崛起所造成欧洲地缘政治的最重要改变。自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德意志邦国的独立和主权就一直在得到确认和维持。英法俄等国在战争中或者和平时都很注重维持这样的一种状态。但这种情况随着德国的统一彻底被打破了,欧洲的均势已经不复存在,这样也解释了为啥会有一战的爆发。本质上来说,均势被打破,也就意味着需要重建一个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也就是一场战争必然爆发。
当然,随着德国的不断崛起,以及其应用国家力量与英法争霸,也客观上加速了这种不平衡性。因此也可以说,德国政策的改变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发展,使得均势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总得来说,一战前德国之所以放弃大陆战略,加快海军建设的原因在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使得德国已经不能在淡定了;德国国家实力的影响使得德国不能再低调了;新的领导者从新界定了德国的国家利益,认为殖民地,海洋才是德国的“未来”。因此发展海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至于均势问题,均势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